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勸募中秋節月餅送弱勢



 


秋天最重要的節日(中秋節)又快到來!

行之有年的網路勸募月餅

即日起邀請您加入行益。


贈與弱勢的蛋黃酥,向中和伊貝莎烘焙坊訂購。

別質疑我~為什麼不購買弱勢團體所製做的月餅。

要送人吃的,絕對是優質的才送人(包括送弱勢)

蛋黃酥折扣後每顆30元,訂購一千2百顆送弱勢。

善心者的善款,將有伊貝莎開出的發票寄回給您。

捐助對象:華光智能發展中心


(新竹縣關西鎮正義路126號)

捐助對象:藍迪兒童之家


(桃園縣大園鄉溪海村12鄰下溪洲子34-5號)

捐助對象:社團法人台灣兒童少年希望協會


(鶯歌詳細地址我再補上)

捐助善心大德公佈如下:

鶯歌立好診所捐助月餅300顆。

中壢黃曉生診所捐助2000元

林春鳳師姐捐助3000元


竹北邱永和醫師捐助10000元

劉國田3000元  林秀梅1000元  廖玉琴1000元

曹啟仁先生2000元    趙曉玲師姐2000元

張信寶師兄1000元










佈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佛教相信靈魂的實在嗎?

佛教相信靈魂的實在嗎?


 


不。


佛教不相信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如果相信了靈魂的實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錯,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論者,往住都會相信人人都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晚近歐美倡行的「靈智學會」,他們研究的對象,也就是靈魂。基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屬於靈魂信仰的一類,以為人的作善作惡,死後的靈魂,便會受著上帝或閻王的審判,好者上天堂,壞者下地獄。


 


在中國的民間,對於靈魂的迷信,更是根深柢固,並且還有一個最大的錯誤,以為人死之後的靈魂就是鬼,靈魂與鬼,在中國民間的信仰中,乃是一個糾纏不清、分割不開的大問題。更可笑的,由於鬼類有些小神通,又以為靈魂是「三魂七魄」組成的集合體了。


 


其實,鬼是六道眾生之一,正像我們人類也是六道眾生之一一樣,生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為鬼,同樣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 何況人死之後不一定就生為鬼,這在下一節中另予說明。


 


而於靈魂,中國民間的傳說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間,用靈魂作為橋樑,生是靈魂的投胎,死是靈魂脫離了肉體,把靈魂與肉體的關係,看同房子與屋主一樣,老房子壞了,搬進新的房子,房子經常在汰舊換新地搬進搬出,住房子的人,卻永恆不變地來來去去。這也就是說,人是靈魂套上了肉體的東西,肉體可以換了又換,靈魂是一成不變的,以為靈魂就是我們生死之流中的主體。


 


事實上,正信的佛教,並不接受這一套靈魂的觀念,因為這在緣起緣滅的理論上不能成立,站在「生滅無常」的立足點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滅無常的,物質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復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會發生「成而不變」的錯覺,若用精密的儀器去看任何事物,無不都在剎那變化之中,《易經》所說的「生生」,其實在生生的背後,也包含著死死,也就是變變或化化。


 


物質界的物理現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現象,那就更容易覺察出來了,因為心理現象的產生,就是由於精神的變動而來。心理現象的變動,促成了人我行為的或善或惡,善惡的行為,又會反轉身來影響到心理現象的傾向,我們的前程遠景,便是靠著這種心理促成行為,行為影響心理的循環作用而定。


那麼試問:靈魂的不變性,靈魂的永恆性,那是可能的嗎?當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說死後沒有固定的靈魂,縱然活著的時候,我們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剎那不停地變了又變而變變不已之中。照這樣說,佛教既不相信靈魂,那麼,佛教所說六道輪迴與超凡入聖的本體,究竟又是什麼呢?


 


這就是佛教特殊優勝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價值,卻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昇拔價值。


 


佛教主張「因緣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質界是因緣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緣生法。因緣聚合即生,因緣分散即滅,大至一個星球、一個天體,乃至整個的宇宙,小至一莖小草、一粒微塵、一個原子,無一不是假藉了內因與外緣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與緣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從根本上看,是空無一物的。這在研究物理化學的科學家們,可以給我們正確而正面的答案。


 


至於精神界呢?佛教雖不承認靈魂的觀念,但絕不是唯物論者。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個「識」字作為命名,小乘佛教只講六個識,是以第六識作為連貫生命之流的主體,大乘佛教增加兩識,共有八識,是以第八識作為連貫生命之流的主體,我們把小乘的放在一邊,單介紹大乘的八識。


 


大乘佛教的八個識,前六識同小乘的名稱一樣, 只是將小乘第六識的功用更加詳實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識與第八識。


 


實際上,八個識的主體只有一個,由於功用的劃分而給了它們八個名字,因為前七識的為善為惡,都會把帳目記在第八識的名下;第八識是一切業種業因的倉庫,這個倉庫的總管是第七識,搬進搬出是第六識,製造作業是前五識。


 


這樣說來,第八識的功能,是在儲藏,但不等於只進不出的守財奴。不斷地由外面藏進去,也不斷地從裡面搬出來,藏進去的是行為影響心理而印入心田,稱為業因或種子,搬出來的是心理促成行為而感受行為,稱為業果或現行。就這樣進而出,出而進,種子而現行,現行而種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轉生到二期、三期,乃至無數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現世今生的因果對流,到無數過去和未來世的因果迴還,都不出於這一種子而現行與現行而種子的律則,因此而構成了生命的連貫與生死的相續。


 


正因為種子與現行的經常乃至剎那不息地進進出出,所以第八識的本質,也在經常乃至剎那不息地變動不已,不要說這一生的第八識的質量與前後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後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於念念生滅、念念不同,我們才會有浮沈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識的存在,便是存在於這一剎那變動的業因與業果的連續之間,除了業因與業果的變動連續, 也就沒有第八識的本質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於水的連續而有,離了相續不斷的水性,也就沒有潮流可求了。佛教教人修持解脫道的目的,就是在於截斷這一因果相續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識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進去什麼,也不拿出來什麼,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稱為「轉(煩惱)識成(清淨)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於生死之中。


 


可見佛教的第八識,並不等於永恆的靈魂,如果迷信有個永恆的靈魂,那麼超凡入聖的解脫生死,也就成為不可能了。佛教在觀念上否認有靈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識,唯有否定了由煩惱無明接連而假現的第八識之後,才是徹底的解脫。不過,第八識被否定之後,並非等於沒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體的顯照,而不是無明煩惱的纏繞不清。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價值連城的十美元



 


很多年以前,一個富有的老人和他年輕的兒子生活在一起,兩人都非常熱愛收藏,他們擁有大量世界各國珍貴的藝術品。一年冬天,他們的國家捲入了戰爭,年輕人毅然應徵入伍。不幸的是,幾個星期後他便戰死沙場。


 


耶誕節的早晨,一陣敲門聲喚醒了這位日夜思念兒子的老人。他打開房門,看見一位手裡提著大包裹的士兵正向他敬禮。士兵向老人介紹道:”我是您兒子的戰友。我給您帶回了他的一幅畫像。“


 


兒子的這幅肖像畫成了老人最為珍貴的財產,他將它掛在客廳的正中央,天天對它凝視。相比之下,他覺得家裡收藏的所有無價珍品,此時都黯然失色。


 


第二年春天,這位可憐的老人得了一場大病,不久就去世了。根據老人的遺願,他收藏的所有藝術品將在這一年耶誕節那天拿出來拍賣。這個時候終於到來了。


 


收藏家們從世界各地聚集到拍賣現場,希望競購到慕名已久的稀世珍品。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拍賣會由一件非常普通的作品--老人兒子的肖像畫開始。拍賣師介紹了這幅畫的來歷後,向眾人徵求一個拍賣底價,但是會場裡一片沉寂。


 


“有誰願意出價一百美元買下這幅畫嗎?”拍賣師問道。沒有人說話。“五十美元呢?” 還是沒人答應。


 


這時,人群中間傳來一個不耐煩的聲音:“誰會對那幅粗劣的畫像感興趣快把所有的珍品展示出來吧!”贊同聲、附和聲此起彼伏。


 


“不,我們必須首先拍賣這一幅,這是遺囑的要求。”拍賣師堅決地說。


 


“誰願意買下這幅肖像?”過了很久,拍賣師再一次問道。


 


“十美元你會賣嗎?因為我身上只有這麼多錢。”在後排的走道上,老人家裡的一個清潔工十分難為情地問道。


 


不少人扭過頭看他,臉上露出不屑的神色。


 


“還有沒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錢?”拍賣師大聲問道。


 


沒有人回應。拍賣師掃視了一眼拍賣廳,然後高聲喊道:”十美元一次!十美元二次!十美元三次!好,成交!“


 


拍槌重重地落了下來。頓時,拍賣廳裡的人群開始騷動起來:“現在,正式拍賣可以開始了吧?”


 


拍賣師無聲地環顧了一下四周,鄭重地宣布:“拍賣到此結束!”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千里迢迢趕來,難道是要看你拍賣一幅名不見經傳的十美元肖像嗎?“


 


”不!不止這些。按照這位老人,也就是肖像中這位兒子的父親的遺囑,誰買下那幅肖像畫,“拍賣師頓了一下,遺憾地看了看眾人,“誰就可以同時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



 


永遠要有愛心。



永遠不要貪心。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妳,如果是女人



女人是可以過的很幸福的,只要一點點智慧,還有一點點努力。


 





1、你,如果是女人,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交往範圍,你不能像男人那樣,見誰都是好朋友,即便你的職業是公關,你也不要在下班後,今天和這個男朋友一起喝茶,明天又和另外一個男人吃飯,這樣的日子久了,所有的人都會認爲你很輕浮,是的,你的熟人是很多,但你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2、你,如果是女人,對於任何男人不要輕易接受他給的財物,除非你想和他結婚,一句話:不要占他的小便宜,否則,你早晚要吃虧的,他們都是有目的的,你要知道:凡是有錢的男人,腦袋都裝的是投資概念,你一不小心,就被他給投資了,那麽,他遲早是要收回成本的,甚至還要在你身上賺上一些,正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3、你,如果是女人,千萬不要買低檔次衣服和鞋子,當然了,也不一定非得要買什麽天價的名牌,最好的就是正規的商品。也可以廉價,但不至於是地攤上的冒牌。因爲你改變不了自己的相貌和身材,但你總可以穿得有品味點吧,這樣,你就可以用得體的服裝來改變你的氣質。不管別人怎麽想,你穿的好點總該是表現自己愛自己吧。


 


4、你,如果是女人,你就對自己平時的舉止形象非常重視。你平時的站要有站姿、坐要有坐姿,甚至走路時都要有個女人的樣子,決不能因爲懶惰,或者和周圍的人熟悉了就隨便,隨便是在家裏和最親密的人才可以。


 


5、你,如果是女人,你千萬不要被“男女平等”的思想貽害了,男女平等是政治家們的一個口號,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我們所在的社會還從未實現過,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社會還是由男人主導的。你若聰明,就一定要給你所接觸的男人讓讓路,你盡可能的少說話,多做事。別和男人搶風頭,更不用說對自己的老公了,那就更要充分的尊重他,只有自己的老公出息了,你的家庭才能和諧,你也能感覺到幸福。


 


6、你,如果是女人,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長。不漂亮沒關係,只要你有氣質。沒氣質沒關係,只要你聰明。不聰明沒關係,只要你賢惠。不賢惠沒關係,只要你勤快。不勤快沒關係,只要你有本事。沒本事,也沒關係,但你至少要安分守己……總之,在你面前有10口鍋,你不能保證把每一口鍋裏的水都燒開,但你至少要燒開一鍋。


 


7、你,如果是女人,嫁對老公比什麽都重要,你一定要記住這句俗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也許你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但問題是,你怎麽在才華和財産、人品與地位、出息與出身之間權衡,開著寶馬的土老闆和騎著自行車的窮書生同時向你求愛,你選擇了哪個?你究竟要嫁的是某個人還是那個人所擁有的某些東西?男人的成功有好多種,女人的成功只有一種:那就是嫁對老公。


 


 


8


、你,如果是女人,家就是你的全部。你要比男人更愛家,你要努力地營造出家的溫馨,讓男人感覺到有你的地方就有家,家因爲你而溫暖,而不是因爲那套豪華的房子。建設一個幸福的家,是你一生一世的追求,如果你爲了實現所謂自己的某種“價值”,而忽略了對家的投資,那麽,就算你千辛萬苦地成就了一些“事業”。驀然回首,你的身後已經沒有了家,一個沒有家的人還是個失敗者。


 


9、你,如果是女人,你一定要低調處事,萬不可貪名,你要知道,女人的名聲越大,說她壞話的人就越多,無論政界要人,還是影視明星,只要是出了名的女人,沒一個能逃脫閒言碎語污蔑的,也沒有一個是被人們當做正經女人看的。縱然你有武則天的聰明和權勢,有某當紅歌星的成就和業績,你看看,這些個女人又得到了什麽樣的評價?


 


10、你,如果是女人,一個漂亮的女人,你一定要知道,所有的美麗,都是瞬間的精彩。所有美麗的事物從來都不會爲誰停留,你的容顔終有一天失去光彩,你千萬不要讓你漂亮的容貌誤了你的一生,趁你還年輕,抓緊時間充實自己,如果你擁有足夠的知識和修養時,你的美麗使你更加美麗;同樣,如果你的頭腦是空空,,那麽,你漂亮的容貌就是你最大的不幸。


12因果




 


因果12 條:


 


1、喜歡付出,福報就越來越多;


 


2、喜歡感恩,順利就越來越多;


 


3、喜歡助人,貴人就越來越多;


 


4、喜歡抱怨,煩惱就越來越多;


 


5、喜歡知足,快樂就越來越多;


 


6、喜歡逃避,失敗就越來越多;


 


7、喜歡分享,朋友就越來越多;


 


8、喜歡生氣,疾病就越來越多;


 


9、喜歡佔便宜,貧窮就越來越多;


 


10、喜歡施財,富貴就越來越多;


 


11、喜歡享福,痛苦就越來越多;


 


12、喜歡學習,智慧就越來越多。


 


從生到死有多遠? 呼吸之間。


 


從迷到悟有多遠? 一念之間。


 


從爱到恨有多遠? 無常之間。


 


從古到今有多遠 ? 談笑之間。


 


從你到我有多遠 ? 善解之間。


 


從心到心有多遠 ? 天地之間。


 


從神到我有多遠 ? 覺醒之間。


 


夢:不能做得太深!深了,難以清醒;


 


話:不能說得太滿!滿了,難以圓通;


 


調:不能定得太高!高了,難以合聲;


 


事:不能做得太絕!絕了,難以進退;


 


情:不能陷得太深!深了,難以自拔;


 


利:不能看得太重!重了,難以明志;


 


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難以交心!


 


如果覺得好,就轉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拜梁皇懺



大家來拜《梁皇寶懺》」



 


農禪寺的《梁皇寶懺》進入第三天,


禪寺的《梁皇寶懺》年年坐無席。



拜懺不只可以懺悔自己的過失,讓心清淨,


這份功德也可以分享給親友,是最好的祝福,


 


有志者請把握機會參加喔!



-------------------------------------------------

為什麼拜懺可以超度累劫六親眷屬與怨親債主


A:許多人會藉由拜懺或參加法會,


來「超度」往生者或怨親債主, 為何要「超度」呢?


 


所謂超度,是「超生樂土而度脫苦趣」的意思,


是仰仗家屬親友為其所修善業力量的感應,


並不是僧眾誦經的本身有 著超度的功能,


是藉著超度者的善業與誦經者的修持而起的感應。 

所以拜懺時,主要是在僧眾的引導下,


亡者家屬能誠心為亡者做布施 ,


並邀請亡者來聽聞佛法,為亡者累積出脫三惡道的資糧。


 


《地藏經 》也說亡者家屬若能在亡者臨終之際將亡者心愛


的東西,供養三寶, 施捨貧窮,並且使得亡者明白代他做


了布施的功德,有助亡者不墮三 惡道。


 


那是由於一念的善業感應,以及臨終之際的心境安慰,


所以他 的業識也將感生善處。

亡者眷屬也可將自身拜懺、誦經的功德迴向亡者,


就是從自己迴轉朝 向他人,這是屬於心力的感應。


 


由於自己的心力通過諸佛菩薩的願力 ,而達於所要迴向的


對方;這就像天空的太陽光通過反射物(如鏡或 金屬體)


的折射,便可使戶外的太陽光照射到室內的黑暗處,


因此, 室內的黑暗處雖未直接曝曬到太陽,


 


卻接受了折射而來的太陽光。
同時,雖然把功德迴向給他人,


但自己的功德仍然絲毫不損,


這在佛 經中有一個比喻:


一盞燈可以點燃許多燈,


這盞燈雖然點了許多盞燈 ,


卻不會因為點燃其他的燈而就減弱了自身的燈光。


 


因此,凡是正信 的佛教徒每做一樁功德,


都會發願迴向給一切的眾生,


這也正是慈悲 心的自然流露。


 



A


:許多人會 呢?

 


所謂超度,是「超生樂土而度脫苦趣」的意思,


是仰仗家屬親友為其所修善業力量的感應,


並不是僧眾誦經的本身有 著超度的功能,


是藉著超度者的善業與誦經者的修持而起的感應。 

所以拜懺時,主要是在僧眾的引導下,


亡者家屬能誠心為亡者做布施 ,


並邀請亡者來聽聞佛法,


為亡者累積出脫三惡道的資糧。


 


《地藏經 》也說,亡者家屬若能在亡者,


臨終之際將亡者心的東西,供養三寶, 施捨貧窮,


並且使得亡者明白代他做了布施的功德,


有助亡者不墮三 惡道。


 


那是由於一念的善業感應,


以及臨終之際的心境安慰,


所以他 的業識也將感生善處。

亡者眷屬也可將自身拜懺、誦經的功德迴向亡者,


就是從自己迴轉朝 向他人,這是屬於心力的感應。


 


由於自己的心力通過諸佛菩薩的願力 ,


而達於所要迴向的對方;這就像天空的太陽光通過反射物(如鏡或 金屬體)的折射,便可使戶外的太陽光照射到室內的黑暗處,因此, 室內的黑暗處雖未直接曝曬到太陽,


卻接受了折射而來的太陽光。

同時,雖然把功德迴向給他人,


但自己的功德仍然絲毫不損,


這在佛 經中有一個比喻:


一盞燈可以點燃許多燈,


這盞燈雖然點了許多盞燈 ,


卻不會因為點燃其他的燈而就減弱了自身的燈光。


 


因此,凡是正信 的佛教徒每做一樁功德,


都會發願迴向給一切的眾生,


這也正是慈悲 心的自然流露。


 



法喜代代相傳 法鼓山農禪寺10日啟建梁皇法會


 


以正信的佛法、共修的力量,


 


帶給世間安心且恆久的歡喜,


法鼓山農禪寺於8/10啟建「2013年護國息災梁皇寶懺」。


 


啟建當日上午便陸續湧現近7千位信眾依序排隊,


寺中六處共修壇場座無虛席。


 


萬眾同心、威儀整齊的殊勝場景,


令許多首次參與佛教法會的民眾感動不已。


 


提醒大眾秉持初發心、恆常心來懺除煩惱障礙,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以「大家發心來修行,彼此感恩歡喜行;誠敬禮拜精進行,懺悔發願清淨行;無論身體行不行,只管身心拜起行;保持放鬆信願行,堅持六度菩薩行」與信眾共勉。


 


同時也籲請大眾不但到農禪寺是進入「慈悲道場」,


家庭、職場各種領域也都是慈悲道場,


是成就個人修福修慧的資糧。



 

 


施食的緣起



 


據佛經所說:阿難尊者在林中坐禪時,看見一個餓鬼,形容枯瘦,面貌醜惡,喉細如針,臉上噴火。


他對阿難說:我生前慳吝,貪不知足,死后墮入 餓鬼道中,變成了這般模樣。


飲食到口,則化為火炭,故長年受餓。


但你在三天之后,也會墮入餓鬼道,變成我這樣。


阿難聽后大驚,便急忙到佛前哀求救度。


佛說:你若能給眾多的餓鬼施以飲食,並供養三寶,不但不會受墮,而且能延年益壽,遇事吉祥。


阿難請問施食之法,佛為他說《焰口經》。


教他以密咒施食,從此以后,施放焰口,餓鬼都得 到超度。
由此內容可知,施食之法乃緣自於《救拔燄口餓鬼陀羅尼經》裡,阿難遇餓鬼告知:「卻後三日汝命將盡,即便生此餓鬼中。」阿難心生恐怖,疾至佛所,請佛教示,佛陀即為阿難開示此一施食法門。


 


在唐不空大師所譯之《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經》中,對於施食的因緣與方法皆有詳細的記載。


又,自五代及宋以降,施食在佛教中可說是普遍的行門之一,因此宗鑑大師才會在《釋門正統》提到,此施食法「今緇素通行」。既是普遍流行之法,從各家各宗所呈現出來的觀行也就融合了各家修行的特色。


 


遵式大師對施食法的實踐即融合了天臺教觀思想於其中。
由於陀羅尼呪即是不思議法,具足無量威德妙力,故透過行者持呪之呪力能與摶食之色味法性相應,並以此加持之力令鬼神見食無量,故遵式大師又提到,「咒食」之意即是法食,因法隨食而入,如人服用良藥能治病療傷,若餓鬼食之,則能捨三途惡報。 



 


從遵式大師所作之施食法來看,施食能否廣利一切餓鬼眾生,乃決定於行者持誦陀羅尼咒之專注與觀想的得力與否,此與不空大師所譯之《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經》的施食行法次第雖有不同,但就理上而言,一切萬法本由心造,不離於心, 另外,從佛法的根柢來看,施食行門亦是


行者悲智願行的實踐,如在《大寶積經》云: 善男子!行方便菩薩以一摶食給施一切眾生,何以故?


 


行方便菩薩以一摶食施與,下至畜生,願求一切智,以是菩薩與一切眾生共之,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二因緣攝取一切眾生,所謂求一切智心及願方便。
行施食法間,行者必需持誦真言並配合己身之觀想,才能使有限之飲食幻現成無量無邊,普施一切眾生。


 


因此,透過施食行門的實踐,一方面能培養行者對法的緣起 無自性之認知;另一方面也是自利利人的菩薩行,因眾生皆有佛性,亦具足一切智,只是因緣果報差別,各在六道中受生輪迴,是以,行者所修之施食法,不僅只是拔眾生之苦,助其出離苦道,因在利益眾生的同時,無形中也不斷增長己身之悲智,實踐自利利人的菩薩願行。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人生智慧九條心法



【人生智慧九條心法】



1.      心甘情願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


能吃虧的人,人緣必然好,人緣好的人,機會自然多。


人的一生,能抓住一兩次機會,足矣!



2.      愛佔便宜的人,終究佔不了便宜。


撿到一棵草,失去一片森林。


你看那些一到買單就上廁所或錢包半天掏不出來的聰明人,基本上都沒啥成就。



3.      心眼小的人,天地大不了。


朋友聚會時,三句話不離自己和自家的人,


是蝸牛轉世,內心空虛、自私。


心裡只有自家的事,其他的事慢慢也就與他無關。



4.      只有惜緣才能續緣。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


其實有緣才能相聚,親人多半是前世的好友,


好友多半是前世的親人,給你帶來煩惱的,


多半是你前世傷害過的。


因此切記:善待身邊的親人,


關心身邊的朋友,寬恕那些傷害你的人。


這就是因果。



5.      心中無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貴。


      快樂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



6. 解決煩惱的最佳辦法,就是忘掉煩惱。



7.      笑看風雲淡,坐對雲起時。


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


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


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



8.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9. 今生註定我們什麼也帶不走,


    那就活在當下、笑在當下、悟在當下!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勸募保母車圓滿結案

 


信義育幼院勸募保母車購車不足資金,昨日已經送至信義,圓滿結案。






po文到募足50萬僅僅10天,速度之快,善心人之慷慨,大感意外。

報告過吳院長後,我即著手勸募,當下並無把握能募到這樣多的金額。

曾一起行益過的對象,我先發出LINE詢問,訊息卻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版上回應雖冷漠,但我不能沒有做為,所到之處即向人勸募都有回收。

讓我最感動的是初相識的邱永和醫師,訊息傳至,立刻回覆先支援5!

臉書與部落格全都公告出,勸募再來就冷冷淡淡的,但我有心中有計劃。

靜嬿教我(請信義擬出正式的文)向基金會或是獅子會或有認識的社團勸募。

這招還未使用,臉書上有人詢問他想幫忙,教我太意外!我臉書是隱藏的。

這位大功德主怎得知這訊息?旅遊回來立刻回覆對方,竟募到342265元。

電告院方,若善款匯入,請告知我。不是惡作劇,這筆善款來至林金水。

定心丸服下,所欠的就不是難事,因為陳山南開口,最後不足由他負責。

去洗頭向婆婆媽媽們勸募,也獲得資助,向好友們勸募,幾成的人回覆。

拿嚴將軍墨寶去裱框,也向林獻詳老闆勸募,他給我一扶輪社成員名片。

只要有心做處處都有好人幫助,曉華也要替我向任獅子會長的同學勸募。

本人感謝各捐款者,因為我所公佈的都是真人真事,感恩諸位相挺勸募。




此回共募得527265元。已超過夠車不足數,吳文輝院長及院童感謝各位。

昨日南下交付我帳戶所得善款十八萬元,院長親自帶我等參觀斗南校舍。





先天不足的院童缺少健全的家庭照護,能安置到信義育幼院猶如中頭彩。

信義育幼院的院童幸福指數居冠!院童在信義,獲得人權尊嚴及最好照護。

李錦隆師兄自行匯款5千元,昨日親訪信義後,毅然答應明年當環島義工。

吳文輝院長認真辦學不畏辛苦,去年的大陸之行,是育幼院百年未見創舉。


 


院童的吃穿都來至十方捐贈,院方不敢浪費,家庭變故的小孩更知道惜福。

感恩諸位善款挹注勸募,收據近日中寄出。功德無量,阿彌陀佛感恩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