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上座部禪修者的五世輪迴經歷

【一位上座部禪修者的五世輪迴經歷】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995年年底,就在1995-1996年期間,
當時緬甸上座部佛教的帕奧禪林來了一個以色列的猶太人。
其實在西方世界裡面,猶太人是很早就接觸佛教的一個民族,
例如三界智尊者、向智尊者他們都屬於猶太人。
這個猶太人去了帕奧禪林,他的巴拉密(宿世以來的菩提資糧)真的很好,
在幾乎一個星期之內就可以證得禪那(初禪到四禪的其中之一)
然後他又很精進的修行,不久之後他就修完了名色法,進入了修緣起法的階段。
然後,他就觀照他的過去世,當他觀照過去世的時候,
我們會發現他的過去世真是很令人震憾,又很令人歎息。
他觀照他的過去前五世時,那個時候他投生在印度,
而且正好是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
在那一世當中他出家成為了佛教比庫,而且他的巴拉密也很好,在那一世他就擁有了四種禪那,四種無色界定,也修得了五神通,同時他的觀智也修到了行捨智。
在那一世當中,如果他願意的話,他可以輕而易舉地證得聖道及四沙門聖果。
這說明,在這世界上,智者可以通過佛陀所教的止、禪,了知自己的過去世的因與緣。在緬甸的帕奧禪林,禪修者被導師們指導,觀察自己的前五世,
這個前面五個過去世,有時的時間跨度很長、有時則跨度短。
他的前五世情況如下:
一、2500年前曾經在釋迦牟尼佛的身邊,這是他看見的前第五世;
二、死後投生在色界天,這是他看見的前第四世(此生壽命比人間長)
三、在色界天死後,他投生在斯里蘭卡,這是他看見的前第三世;
四、於在斯里蘭卡死後,他投生在人間的中東地區,這是他看見的前第二世;
五、由於在中東參加戰爭殺了人,他投生在地獄,這是他看見的前第一世。
即他現在的今世,是從上一世的地獄中來;
六、由於過去世的善業,他只在地獄裡只待了一千多年,便於現在的今世,
投生於以色列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是個外道(基督教)家庭。
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的那一世,他就擁有了四種禪那,四種無色界定,
也修得了五神通,同時他的觀智也修到了行捨智。
在那一世當中,如果他願意的話,他可以輕而易舉地證得聖道及四種沙門聖果。
然而,由於他看到佛陀的種種功德跟相貌莊嚴,
他的心很傾向於想要在未來成佛,於是他就發了個願,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佛陀。
他把他的想法去問佛陀,然而佛陀沒有給他授記,只是說:「你可以自己決定。」
我們可以看這位禪修者,這位比庫當時在佛陀在世的時候,
他具足了種種被授記的條件,例如他投生為人,
投生為男人,他是一個出家者,他相信因果,
他擁有八定五神通,他的觀智修到了行捨智,他也有很強的意願想要成佛。
但是也許佛陀看到後來他的一些事情,所以沒有給他授記。
在那一世去世之後,由於他精通各種禪那,他死後就投生在梵天界。
當他投生到色界梵天後,他就思維,我要行菩薩道,我要成為菩薩,我要利益眾生,然而在天界這麼快樂的地方,是不可能成就菩薩道的,也不容易圓滿十種巴拉密。
於是他就提前縮短他的生命,再投生到人間。
當他投生到人間的時候,根據後來的時間推算,大概人間已經過了一千多年,那時候他就投生在斯里蘭卡國那邊,因為從他看到的影像,應該是斯里蘭卡那裡的影像。
這個時候,正是斯裡蘭卡作為《巴利三藏》研修中心的繁榮時期。
那個時候的佛教僧團還很興盛,僧人們的威儀也很好,而且在那個年代,還有四果阿羅漢聖者存在。那一世他也很早就出家,然後透過背誦經典通達了三藏。
他的佛法學識非常好,然而有一次,他在道心跟果心方面,
就這個問題跟一位阿羅漢聖者發生了爭執,就是大家的意見不同。
那位四果聖者是透過他自己的經驗、他的實證認為是這樣,
但這一位比庫認為說,在經典裡就是這樣記載的,所以他就否定。
由於那個時候他還是一位凡夫,所以他橫蠻的對待那個阿拉漢聖者,甚至誹謗他。
但是幸好,他這種惡業沒有在那一世成熟。
當這位比庫在臨命終時,也還幸好思維自己有持戒,有精進修行。
但是很不幸,那個時候他又冒出曾經堅持那種觀點的念頭,在他臨終時生起,
結果就這一種錯誤的見解(邪見),成為他投生下一世的障礙業。
他的持戒清靜雖然是一種善業,但這種善業由於被他那種錯誤邪見所污染,
對佛法錯誤的理解拖了他的後腿,於是他投生到中東地區為人。
那位凡夫禪修者,雖然也依照巴利經典,但由於理解有誤(邪見)
所以誹謗了那個阿拉漢聖者,導致他投生於一個外道家庭——中東地區的回教。
於中東地區的那一生,由於他前世持戒的功德,他投生在一個很富貴的家庭,很有錢。後來他參加了征戰,也被升為將軍。
從他在前一世當中所看到的影像,他看到了屍體、戰場、
騎著駱駝、拿著彎刀,他的頭上包著白布,所以他就推斷,
那個應該是屬於中東的。當時他征戰,後來在戰爭中被炸死。
在戰死的時候,他臨終時看到的業相,就是流出來的血。
那個時候他懷著嗔恨心,想著英勇要為聖戰而犧牲,
那樣的結果,他就墮入到地獄去了。
就在地獄裡邊,經過一段時間後,由於他過去世的那些善業成熟,
使他很快的又從地獄裡再投生到人間。但即使這樣,他也從我們的時間上,
推測應該又過了一千多年。然後他就在今世,投生於一個猶太人的家庭。
但由於過去世持戒、禪修的關係,
所以他在年輕的時候,就接觸到一些東方的禪修體系。
他當時就很有興趣,然後在很年輕時,他就一個人先跑到泰國那裡,
去參訪很多的阿姜(阿闍梨)、名師,也跟很多的泰國阿姜學習,
但是他並不滿意,又聽說緬甸的禪法很興盛,於是他又到了緬甸。
在緬甸,他又對其他禪法並沒有滿意,最後他到了帕奧禪林。
然後,由於他過去世的巴拉密,他很快就擁有了禪那,
在有了定力之後他再去觀照名色法,然後修習緣起法才瞭解到,
原來他的過去世是這麼樣的。他有很強的禪修資糧,
但由於在修行當中對佛法知見有一些錯誤,所以變成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結果他在最近二世,都投生到一個外道的家庭裡。
由於這個事件,是發生在1996年,距今已13年了,
這個西方人是否已證初果,我們不得而知。
但我們可以知道,即使是在釋迦牟尼佛的面前立願,
想成為一個菩薩,也是無限困難的。因為他自己都是一個無明的凡夫,
又如何去度到別人成為聖者?菩薩生生世世在累積波羅蜜。
只有當菩薩的波羅蜜已經成熟成為一個佛陀之後,他才能去度人成為聖者。
註:巴拉密是什麼意思呢?巴拉密是巴利語pàramã的直接音譯。
巴拉密是菩提資糧;導向證悟涅槃、導向究竟解脫的資本、本錢。
我們佈施、持戒、禪修、聽聞佛法、學習佛法、修行止觀,
並發願將所作的這些善業成為證悟涅槃的助緣,就是巴拉密。
文章末尾提到的『波羅蜜』也是福慧資糧的意思。

文~網路文章

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真實的六世輪迴

【真實的六世輪迴】瑪欣德尊者 開示

在緬甸帕奧禪林有一位十戒女,在修完止禪獲得深厚的定力之後,
她開始按照禪林業處導師的指示,修習觀禪及佛法觀智。
由於她過去世禪修波羅密比較深厚,不久她就證得第一種觀智——名色分別智。接著,業處導師指示她觀照自己的過去世,
以便培育及證得第二種觀智——緣攝受智。
帕奧禪林要求那些進入觀禪的禪修者,一般要觀照最少五個過去世、
五個未來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清晰及準確的瞭解緣起法。
於是,這位十戒女遵從業處老師的教導,精勤不懈地觀照緣起、修習觀禪。

她今世是一位相貌較醜的十戒女,其原因來自她的第一個過去世脾氣不好,
經常生氣。她在第一個過去世是一位南傳比庫長老,
因為有些名氣所以供養較多,這也導致了他的高慢及脾氣。
這位長老平時持戒較嚴格,妄念也不多,並且修過止禪獲得了禪定力,
只是沒有進入過觀名色法、緣起等的觀禪訓練。

當這位長老臨命終時,一個供養佛塔鮮花的佈施善業被成熟,
導致他今世投生為人。然而,由於臨死時他突然貪愛女人生命的存在,
所以令到他今世成為一名女子,
在因緣成熟時,於南傳佛教出家成了現在的十戒女。

為什麼第一個過去世是一位南傳比庫長老呢?
當這名十戒女繼續觀察她的過去生時,她發現自己的第二個過去世,
是某村一位貧窮漁民的女兒。
由於家庭貧困,她無法做過多的佈施善業,
但她卻經常去到寺院裡聞法、服務、禮敬三寶等。
內心中也非常渴望成為男眾,過那種出家比庫們的清淨生活。
由於這些善業及意願,導致她死後成為男子,並於因緣成熟時成為比庫長老。

她的第三個過去世是一條龍,生活在某深海的底部。
之所以會成為畜生道的生命,來自她遙遠過去世殺生惡業的成熟。
當她觀察自己的第四個過去世時,發現自己生活在可怕的地獄之中。
這是一條異常黝黑的河流,骯髒與惡臭並存;
河流兩岸是如刀劍一般的樹葉,眾生走過必定會刺得血肉模糊。
她便在這樣的惡劣環境裡飽受煎熬,受苦受難了數千年至萬年。

她的第五個過去世還是生活在地獄裡,這是一個四週都充滿著火焰的大地獄。
正如諸多佛經中所描述的那樣,眾生們在這裡被烈火煎烤、痛不欲生。
整個地獄裡都是爆焰,幾乎找不到沒有火焰的地方。
她從這個大地獄受盡折磨一萬多年後(此萬年比人類的萬年多數倍),又進入某個小地獄受苦受難。佛經裡提到八大地獄的四方各有四個小地獄,因此共有一百三十六個地獄。

八大地獄是:等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
燃燒地獄、大燃燒地獄、阿鼻地獄,其中的痛苦是一個比一個更劇烈難受。
在地獄裡的眾生從投生至死亡的期間裡,
必須不斷地遭受自己的惡業之果,完全沒有休息的機會。
那些痛苦都被這位十戒女,在觀察自己的過去世時真實地體會到。

為什麼她近二個過去世都生活在地獄裡?
原來她的第六個過去世,是一位經常捕魚殺生的漁民。
在那一世中,由於不斷地傷害、殺害魚類生命,造下許多殺生惡業,
導致他死後接連二世投生在地獄,飽受劇烈的痛苦。

乃至自地獄中出來,依然被投生在惡趣裡的畜生道,成為一條海底的龍。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臘八節

今天是臘八節,送朋友們八碗粥:
一碗快樂粥,煩惱見你繞道走;
一碗好運粥,中個大獎開笑口;
一碗平安粥,東西南北任你游;
一碗健康粥,身體強壯必高壽;
一碗成功粥,加薪升職不用愁;
一碗友情粥,到處都有好朋友;
一碗愛情粥,有情人兒到白頭;
一碗幸福粥,合家團圓樂悠悠!

農曆十二月初八日佛陀成道紀念日,
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祈蒙佛陀加持福慧成長。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尚未成道仍是悉達多太子時,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日食一麻一麥,淡泊物質以求道。漸漸地太子覺悟到:過份享樂不易達到解脫大道,但如果執著於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無法證悟菩提。
於是,悉達多太子離開苦行林,走到尼連禪河,讓清淨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
但太子因飢餓疲憊竟倒在尼連禪河邊,被經過的牧羊女難陀波羅看到,並施以乳糜供養。太子飲後,五體通暢,逐漸恢復氣力。
於是涉河過岸,走到伽耶山一棵繁茂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發願說︰「若不成佛,誓不起此座。」終於在農曆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開悟證道,成就正等正覺,即為「釋迦牟尼佛」,遂有佛法在人間傳播,世稱「佛陀成道紀念日」或「法寶節」。
我國佛教徒仿牧女供佛以乳糜之典故,於每年「佛陀成道日」,以白米、青江菜、紅蘿蔔、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頭、花生(或黃豆)、蓮子等八味料,適量配比熬成粥供佛,稱為「臘八粥」或「佛粥」,紀念佛陀成道。

佛門之中及佛門弟子也在這一天以臘八粥佈施眾生,希望享用臘八粥的民眾都能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並蒙佛陀加持而福慧成長。

養福積德轉命



none

你要是有福分,住在風水差的地方,風水會隨你轉好。
你要是沒福分,住在風水好的地方,你鎮不住,好風水會自行破掉。

要尊敬天地日月山河草木蟲魚沙石萬物書本乃至課本、乃至人民幣,這一切都是有靈的。
你恭敬它,它處處成就你,幫助你。
它這個感情就像找到自己的知己了,(我們佛家說一個緣字,風水也是緣分)
我們遇到心上人什麼感覺?——特精神,俗一點說就是八十老太太覺得自己十八,
大老粗也能寫詩了,這叫畫龍點睛筆,靈魂都活過來了,它也是如此。

那麼怎樣養風水呢?—— 養福德。

第一個養風水的就是不殺生。所謂風水寶地,就是生氣最旺盛的地方。
殺生,生靈都害怕,都避之不及。想想什麼地方沒生靈——沙漠。
沙漠上什麼東西都沒有,載什麼資財福祿壽喜康呢。

第二個養風水的就是孝順父母。孝順父母,不牴觸頂撞父母,

我打斷片刻,給大家論一下孝順父母,孝順父母是改轉一切命運的生活藥方,
佛陀都親口說了修世間法(工作、姻緣、考試、財富、美貌、尊貴)的時候,
要從供養父母師長裡修。
佛陀也只說了一種人他雖然輪迴流轉但是善根不壞,這就是孝順父母的人。

第三個養風水的就是不說人壞話,在家裡頭對親人也不可說。

因為哪裡都不是一個人,不是兩個人,鬼神都聽著呢,萬物都聽著呢,
你身邊的杯盤碗盞屏風桌椅都聽著呢。你說人壞話,它們不服你。
這好比一個將帥,軍士不服你,你就鎮不住,軍心散亂。
它們跟你呆久了,還會有樣學樣,學得和你一樣,這就是俗話「物是主人形」。

所以有的相者,看看別人用過的東西,就知道這個人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東西自己會傾訴的。萬物性靈,萬物都是會自己傾訴的。

大海以其善下所以為百谷王。大海地勢最低所以成王。我把自己放在最低,萬物百川的智慧福德也同樣可以匯聚進來。我們說厚德載物,載物必須要把自己放在物的下面,把自己放在最低。

眾生福薄,就是因為彼此的恭敬越來越少」。

恭敬天可以了知天道;恭敬地可以了知地理;恭敬星辰可以了知星辰;恭敬山河可以了知山河;恭敬草木可以了知草木;恭敬蟲魚可以了知蟲魚;恭敬沙石可以了知沙石。
海濤法師說:你恭敬數學課本和數學老師,你的數學考試都不會差。

你恭敬什麼,什麼就願意被你知道,願意告訴你,幫助你,成就你。比如草木活著的時候是柔軟的,死了就堅硬了。人活著身軀是柔軟的,死了就僵硬了。這是說柔軟是生機的一種表現,以此可以推論到做人柔軟不執拗,是福厚富貴之基。

不管看人的什麼地方,也都是這個人的全相,可以通過骨骼看,可以通過背形看,可以通過面容看,可以通過他的住所看,可以通過他皮膚看,可以通過他寫字看,可以通過他的文具盒看。古人為什麼可以把脈,根據人的脈象來判斷一個人的福祿呢?

 這是確實可以的。一個人和他身邊的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他自己的心相放大映射出來的,仔細觀察這些信息,自己是可以看出來的。

要定人的福祿,就看一看這個人的說話做事。
說話不拗反著別人,做事常常幫助別人順利,自己的氣流也會由於這種心理暗示通暢起來。比如生氣嗔恨是經常哽氣堵氣的,所以就要控制脾氣。
比如濁氣下降成大地才可以載萬物,所以就要注意包容其他人的缺點污濁之處,讓自己可以載物,載物會如何——會資財富有。
很多人怕陰氣,我可以解釋一下陰氣是什麼——其實不必害怕,
人的害怕都是因為還沒有足夠的瞭解。陰者, 蔭也。蔭就是坐享其成, 也叫做倚貴格。

如果大家會觀氣象, 就會發現, 大官大富翁的小孩子, 都是陰氣重的, 為什麼呢?
因為受父母蔭。古代的妃嬪也屬於倚貴格, 都是陰氣重的。
中國人數最多的族性李氏, 就是陰木, 木性仁, 陰者蔭, 於是子孫天下生, 富豪也是最多的。
還有些香港富豪, 生子孫都在陰年生, 也是因為自己本身家業巨大, 讓子孫能夠承襲庇蔭

反過來說, 白手起家創業享福的人, 陽氣會比較重, 因為陽氣主開創, 進取, 是隱的反面。大多數受眾人喜歡人, 都是陰氣重的, 原因並不神秘。陰者, 隱也。愛顯耀好鬥的人, 大家都不喜歡;反而低調柔和的人, 大家都親近他。

陰氣是主富的,所以在一些術數上, 太陰就是主財的。
從骨肉來說, 沒有陰氣, 皮肉就不滋潤, 皮肉不滋潤, 求財會比較辛苦。

陽氣分生氣和死氣。生氣就好比陽光和煦, 萬物生長;死氣就好比陽光暴曬, 沙漠一樣陰氣也分生氣和死氣。生氣就好比婉轉流淌的小河, 死氣就好比臭水溝。陰德, 隱德, 蔭德。

有生氣的陰氣就是德氣。

慈和忠孝謙卑自辱, 知廉識恥先意問訊, 循良貞謹清潔義讓。
這種隱晦自己, 光顯別人的德氣, 也是陰氣。

物就是各種收成,各種財富。物只能用厚德載。
否則反而會成為災難——比如說,現在給你一千萬,人家幾十億都不怕,但你拿到一千萬以後是會害怕的。
害怕人來搶、來偷、來盜。小偷盯你這樣的人,超過去盯比你有錢百千倍的企業家。
這一千萬,你拿來做什麼?
你沒有德,就會用來放縱自己,整天吃喝玩樂,不思進取,最後害了自己身體、心靈、健康,把自己毀了。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道理。

上天之所以沒有賜福,因為目前您的德行載不起,給就害人。

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歲末關懷

0125歲末關懷!正巧是接待D組出坡日

早晨法師開示時間....個兒嬌小.聲音清脆的法師...
第一句話問我們吃飽早飯了嗎?..都回吃飽了!!...
接著問:色身吃飽了..那法身呢?...(滴咕著:吃什麼呢?)
於是法師開始說:我們除了色身需要食物...還有法身慧命需要營養...
不然少了善根福德因緣...去不了極樂淨土...也浪費了這一世人身....
而法身慧命要用「法營養」來養護...
接下來告訴我們『法營養』的梅花餐....
第一道『正念』....在家中也可當自己是義工...家人不要作的..檢起來作...
第二道『法喜念』....翻翻師父的書...看看法鼓網路電視...
第三道『禪悅念』....讓自己沉澱下來...練習身到哪裡...心到哪裡...
第四道『願念』....為自己許一個願...譬如不背後說人長短......
第五道『解脫念』....盡量不與人.事.物對立...不起煩惱...
看似簡單..若每天練習...法身慧命則長養不斷....
以上是濃縮板....
法師的開示非常有趣...舉例生動活潑....
所以今天的出坡真是法喜充滿滿在心裡!!...
希望大家都有此經驗可體會....!!
感恩法師! 頂禮合十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相知相惜


***朋友不在多,貴在風雨同舟***

你珍惜一個人,一定是感動過;你放棄一個人,一定是失望過 。
看人不能看表面,日久必現原形;品情不要品隨行,患難才見真情 。
人在落魄時才能看清,誰潑的是盆盆冷水,誰捧的是顆顆擔心 。
真正的朋友是在最黑暗的時候,陪你一起等待天亮的人;
真正的感情是心在下雨的時候,甘願為你撐著傘的人 。 
這個世上,能為你留到最後的人是最少的 ,更是最好的 。
人只有在最深的絕望裡,往往看到的才是最美的風景 。
朋友不在多,貴在風雨同舟;感情不論久,重在有求必應 。
所謂義真: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只要你需,只要我能 。
所謂的情深:不是得意時的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刻拉你的那隻手 。
平日裡也許說話最臭,遇難時絕不退縮同舟共濟 。
來得熱烈的不一定真心守候,始終如一的才能奉陪到最後 。
好緣份不會輸給時間,好朋友來了以後,就不會再走 。
你憂心忡忡,誰總安慰心疼;你丟盔棄甲,誰却不離左右 。
懂你的人,是你心安的理由,是你慰藉的港口,更是你不再孤單的源頭 。
懂你:何須解釋,也無需解釋,因為一切靈犀共鳴;
懂你:沒有理由,也都是理由,因為心靈相吸相守 。
每個人都是在最信賴的人面前,才可以徹底沒有防線 。
掏心的話,只想說給知心的人聽;內心的苦,只有懂心的人才心知肚明 。
打開了心窗,情感有所釋放;駐留的感情,寄託有所安放 。
最大的欣慰,莫過於隨同作伴;最真的觸動,莫過於心靈牽手 。
生命中有很多緣份,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有多少人,從熟悉漸漸的變得陌生;又有多少主動,過多的被視為是自作多情 。
情之所以勉強,是你在乎的人,沒有在乎你;
心之所以強求,是你看重的情,沒有得到想要的歸屬 。
可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若有緣,不請自來;若無緣,求也無用 ,其實緣份,順其自然最好;
不珍惜你的,說了珍惜也是會離開;能珍惜你的,不說珍惜也會一直在 。
這個世間真感情永遠都是:死皮賴臉中破涕為笑,心甘情願中不厭其煩 。
信任如鏡,不在於會不會在你面前笑,而在於願不願意在你面前哭;
感情如樹,不在乎它長得有多高,是要去在乎它的根有多深 。
陪你的人,因暖心而情義交換,才離不開;
懂你的人,因疼惜而無可取代,才不離開 。
其實幸福的人,不是拿到了世上最好的東西,而是珍惜了手上已經擁有的人!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時間運用

使得十二時  ■文/聖嚴法師.圖/繼程法師
有一僧問趙州從諗禪師:「十二時中如何用心?」趙州說:「汝被十二時辰轉,老僧使得十二時辰。」
在中國古代,十二時辰指的是一日一夜;從午夜子時開始到亥時為止,把一天刻劃成十二個時辰,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小時。通常,人在清醒時,都無法掌控自己的心念,在睡夢中,則更加不用說了。因此有僧問趙州禪師:「像你這樣的得道高僧,想必在十二時中沒有一刻不在用心,這是怎麼辦到的呢?」這位僧人想要知道的,是如何持續不斷地、整日整夜地不起妄想雜念,而能一心專注地修行。
一般人除了睡夢中固然不能專心修行,在清醒時又何嘗能夠專心一意地不起雜念妄想?例如吃飯時心不一定在吃飯,走路時心不一定在走路,甚至談話看書時也可能會想到其他的念頭。心口不能一致,身心不能一致,往往不能把自己的心念連續不斷地專注在同一樁事情上,禪宗稱這種現象為雜用心;心猿意馬、妄想紛飛,則稱為散亂心。反之,心能集中在一個點上或一件事情上,叫做專心、一心。由心無二用,再進一步到達無心可用,是禪師的真正用心。因此,趙州不回答僧人如此持久用功,卻反過來告訴他:「你是被十二個時辰的雜念妄想所困擾了,而我則是在十二個時辰之中,心不雜亂,甚至根本不用費心,而只有十二個時辰被我用了。」
這則公案的重點是在指出十二時中的每一個當下及當前,最最可貴。不要去想十二個時辰怎麼用心,於每一個現在,馬上用心最可靠!如果老是想到十二個時辰,就把「現在」放棄了。真正會運用時間的人,是分秒不漏的,要用每一極短的現在,來充實自己、淨化自己、成熟自己,協助他人、包容他人,隨時、隨地、隨緣、隨境,都是努力學習、奉獻他人的著力點。他不會耽於思忖:「在這之前是成功或失敗?在這之後是荊棘遍地還是處處芳草?」否則就等於放棄了現在,而攀緣於過去和未來,這便叫做「被十二個時辰轉」了。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軍皓的體悟

創業結束後三年,我當員工的心得



我一直都覺得我創業失敗是一場壯遊也是一段小悲傷,

而有很多的觀察與領悟,我是在當了幾年員工之後,才慢慢了解的…

不重要的觀察XD:


  • 能力與知識上,創業每三個月就會level up, 當員工是平均每13個月level up。

  • 創業每一天都燒掉一堆錢,當員工每個月都可以存一些錢。

  • 創業每一個晚上都會睡不著覺,當員工中午吃太飽都會快睡著。

  • 創業看書的心得常常是『不是只有我這樣想的』,當員工看書心得開始會出現『那我現在的狀況是…?』的聲音。

  • 創業賺很少錢也無所謂因為每個偉大的事業都是這樣起頭的,當員工後開始計較別的公司offer比較好靠爸自己下午茶吃不好。

  • 創業常想責任好大自己好渺小,當員工拿人錢就開始想原來我還值真不少。

  • 創業自己抓著頭想出路,當員工開始呢喃上頭的策略根本不算是個好招數。

  • 創業知道自己沒有後路所以一天當兩天用,當員工開始知道上班的混多少也是一種藝術。

  • 創業開會因為專注所以腦袋精明手勢多,當員工開會常常看到會有人進入自動導航模式。

最重要的領悟(認真):


  • 原來沒當過員工,就從來不知道怎麼與員工溝通。

  • 要學會享受『醍醐罐頂』的美,那比射了還爽(說真的)

  • 做過的事情,哪些東西是錯的,其實比那些正確的還要有教育意義。

  • 老闆與主管真的很可憐,其中的辛酸只有做過的才知道,沒做過的真要學會有禮貌。

  • 人才很重要,idea不重要。

  • 執行很重要,idea不重要。

  • 趨勢很重要,趕流行不重要。

  • Pivot與Lean兩個字不是只有創業家才要會,當員工的若能理解,心態會健康很多。

  • 一直想一直鑽很重要,企劃與Microsoft Project不重要。

  • 偷學是一個不用錢又不用時間的高招,多觀察周遭的細節會帶給我們很多洞見。

  • 哲學很重要,研磨出自己的一套哲學更是未來人生與專業能力培養的基石。

  • 書到用時方恨少,唯有自己回頭發現原來看過某本書,當時就不會做錯了,才會有覺悟。

  • 錢,他是必要的,但是他不會帶給你更多的幸福。

  • 投資在自己身上,尤其是腦袋上,特別重要。因為這會給你錢換不到的幸福感,也讓我們更能看清這有如迷霧般的世界。

  • 創業不能全靠熱情死命往前衝,往往『穩健』兩個字是決勝關鍵,要當過小螺絲拿過人薪水才知道箇中奧祕。

  • 下決策要帶種,要堅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斷。但是沒準備沒依據,自己要懂得謙遜與授權。

  • 權力是一種責任,不是一種態度。 就算你是歐巴馬,你也什麼都不是,聽聽別人的意見,且找出自己的洞見。把洞見給落實,才是權力的展現。

  • 珍惜任何機會。不是說當人員工就沒差了,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且有企圖心的人。

  • 人生很長,"I am too old for this"這句話基本上是在認輸。年紀的增長會帶給我們智慧與歷練,這件事情自己卻常常忽略了。

  • 薪水多少,跟實力多少,常常不是成正比的。但你能為組織帶來多少,也不一定跟實力成正比。(組織要的是什麼?我們真的都要好好想想)

  • 『做就對了』『不要抱怨』,這兩句在當兵時常聽的話,不管是在創業還是當員工時,記得要常對自己這麼說,因為說久了,你就會發現他們是超級正面的句子,甚至會帶給我們力量。

  • 錯了就承認,沒什麼大不了。 但是對了,驕傲是不必要的。有些文化很愛驕傲,但我自己比較喜歡中國式的謙遜,與小孩子般的傻笑。

  • 常常跟他人聊些天南地北會很有收穫的,尤其是一些個性或是專業上跟你離很遠的人。埋頭苦幹是一招,但是只適用於天才。集體智慧沒那麼高招,但是他simply works!

  • 不要以為自己很厲害,因為一這樣想,你就停止進步了。

  • 人生一塊圓餅圖,裡面越多顏色,你越適合創業。

  • 要喜歡自己,不要覺得自己哪裡哪裡的缺點很要命,一定要立志改掉它,甚至把它鍛鍊到一個極致。 人性的缺點在十八歲之後就很難改了,拐個彎解決它比較實際。

  • 公私分明,但是不要當個混蛋。

  • 單刀直入,但不要當個混蛋。

  • 跟團隊合作,別當自幹王。

  • 經營一個團隊是極其重要的事情,它甚至大過了招募優秀人才這件事。

  • 各種規模與屬性的組織都有它的特色,是特色不是缺點。別把特色跟缺點混為一談。

  • 為什麼很重要,即便你不一定會被告知為什麼,但是一定要對為什麼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 拉高標準,永遠是對的。(特別感謝我前主管Dennis

  • 每次遇到很痛苦的時刻,不用分泌過多腎上腺素,也不用很負面,記得要穩健。

  • 人類的極限很高的,但是不要突然間拉高標準,那會導致事情的崩解。

  • 如何把組織變的更好,是每個人都會想的,主管與老闆其實只要學會聆聽,就往前很大一步了。

  • 我們都是儒家文化的延伸,別硬幹要學國外的東西,很多時候自己血液中就有很棒的鑽石,就看你願不願意用。

  • 自信跟自傲是兩碼子事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要往自己身上看,不是看別人。

我的大改變:


  • 現在知道搞出好東西,比快速搞出東西重要。

  • 說話,要說到人家聽的懂,我以前太愛講大道理了。(但我猜現在只是比較沒那麼誇張而已 哈)

  • 事情不要做多,要做好。

  • 懂得『再想想』的藝術了,也不是一直衝就會有好東西,停下來想一下別的,往往會有大發現。

  • 了解『一種米養百種人』這句話其實並不負面,他的真義是『你不能因為你跟人家吃同一種米就以為人家想的都跟你一樣』

  • 了解總有自己看不見與到不了的地方,那些地方讓專業的去搞,不過等到自己看到的時候,也要保持專業。

  • 了解『準備』的重要性不下於『執行』

  • 懂得謙虛,並且在需要表現的時候勇於表現。

  • 懂得看事情背後的結構,懂得看話語背後的期待,懂得聽暗示,懂得『話說得深情流露得真』是怎麼一會兒事(特別感謝蛋堡同學!)

  • 懂得『偷學』了,尤其是那些看起來沒什麼的長輩,其實他們只是很謙虛而已。

  • 懂得些『尺度』了,但還是會有過熱傾向就是了。

  • 懂得『殺機焉用牛刀』與不要『小孩子玩大車』了。

  • 懂得讀一本書了,這跟看新聞是完全不同的收穫。

  • 懂得創業失敗要釋懷,因為它帶給我了很多。

沒變的我:


  • 還是沒辦法開會的時候停下來讓大家想事情,那一種『想要繼續下去』的偏執還是在。

  • 還是沒辦法不定期的心情不好。

  • 還是喜歡喝『甜甜的東西』。

  • 還是特愛想一些有的沒有的idea,但是現在知道要存檔要仔細想,不是馬上開幹。

  • 依然在我有興趣的領域,會high到一個旁人覺得奇怪的地步。

  • 依然不在乎小錢,所以一直都沒存到什麼錢 sigh…

  • 還是每次開會簡報都慣性要走到投影幕前面。

  • 還是很受不了種族與任何的歧視,我還甚至因為這樣離開了一家公司,即便被針對的不是我。(可容忍範圍非常之低)

  • 還是會因為想要有禮貌,而說些跟自己想的不一樣的事情

  • 還是對於改變世界與世界大同,有種堅持,只是不一定會大聲說了。

  • 還是很雞婆。太愛問『還好嗎你?』,或是說『我來~』。

  • 還是很愛透露自己欣賞別人的哪個成分或是事件,有點露骨的那種。(很沒大沒小)

  • 還是偶而會受不了有階層的組織與階層的必要之惡,只是現在我現在會去抽煙,不是翻桌

  • 依然不懂得用些專業的字簡報,我的style就是很口語我改不了阿

  • 依然希望在個人生活中可以保持我的幼稚,極度的幼稚

總之:人生不管在做什麼,都是一場壯遊,處處都有他媽的大收穫!

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

拜佛

拜佛     ■ 釋繼程
拜佛,如果佛不靈,為什麼要拜佛?
拜佛,如果佛有靈,為什麼沒看到佛點個頭,或有什麼反應
拜佛,佛不靈,圖個什麼?
拜佛,佛有靈,又圖個什麼?

禪堂裡還是要拜佛,不管佛靈不靈。
禪修還是要拜佛,不圖什麼!
禪堂裡拜佛,是共修的方法,在動態中修禪。
從慢拜的儀規中,去覺照全身,覺照全身的動態;
從較粗較大的動作,到較細較小的動作,都要覺照清楚。

禪修拜佛,是動態工夫,也是自我反觀的方法。
在慢拜中,看到內心的反應,
是平和,還是躁動?是安忍,還是不耐?
在慢拜中,還可以懺悔,懺悔自己造作的惡業,



祈願在未來的日子,能減輕乃至滅除惡業,不再造作;
在慢拜中,可以發願,發宏願,
發菩提心,依法而修,依法去與大眾分享。

在慢拜中,可以迴向,
將自己用功修行的功德,迴向眾生,祈願眾生平安快樂;
迴向給特定的對象,祈願他遠離苦惱,平安快樂。

拜佛是如此善巧的修行法門,
禪修拜佛時,從動態中,攝心拜佛,而覺照全身,身心統一
拜佛是如此美妙的修行法門,
在拜佛中,懺悔、發願、迴向,行菩薩道。

拜佛,如果佛不靈,拜佛的人靈!
拜佛,圖個什麼?什麼都不圖。
禪修中,一切具足!
拜佛,慢慢地拜,拜佛的人靈了,佛也就靈了。
拜佛,慢慢地拜,一切具足,不增不減。

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善良,是為自己留下路標!


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

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  
撒哈拉沙漠,又被稱為“ 死亡之海 ”。進入沙漠者的命運:有去無回。
直到1814年,一支考古隊第一次打破了這個死亡魔咒。
當時,荒漠中隨處可見逝者的骸骨,隊長總讓大家停下來,選擇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來,還用樹枝或石塊為他們樹個簡易的墓碑。
但是,沙漠中骸骨實在太多,掩埋工作佔用了大量時間。
隊員們抱怨:“我們是來考古的,不是來替死人收屍的。
”但隊長固執地說:“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們的同行,
怎能忍心讓他們陳屍荒野呢?”
約一個星期後,考古隊在沙漠中發現了許多古人遺跡和足以震驚世界的文物。
但當他們離開時,突然刮起風暴,幾天幾夜不見天日。
接著,指南針都失靈了,考古隊完全迷失方向,
食物和淡水開始匱乏,他們這才明白了為什麼從前那些同行沒能走出來。
危難之時,隊長突然說:“不要絕望,我們來時在路上留下了路標!
”他們沿著來時一路掩埋骸骨樹起的墓碑,最終走出了死亡之海。
在接受《泰晤士報》記者的採訪時,考古隊的隊員們都感慨:
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在沙漠中,善良,是為自己留下的路標,讓我們找到回家的路。
在人生道路上,善良,是心靈的指南針,讓我們永遠不迷失方向。
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最偉大的教誨。
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