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拒吃美國垃圾(牛雜)

我方官員在談判桌上步步退讓!美國牛肉全面開放啦


愛吃的人歡欣鼓舞,反對的人滿腔怒火,根據吳焜裕教授所做的「美國帶骨牛肉風險評估報告」顯示,牛絞肉導致狂牛症的風險最高,因為裡頭可能混雜牛神經,如果每天吃,得到狂牛症機率高出720倍,此外,國人帶有的人類狂牛症易感受基因的比例,是歐美國家的2倍專家表示,由於狂牛症的病毒和一般病毒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辦法用高溫殺死或去除,再加上感染狂牛症的肉品無法從外觀等方式檢驗出來,因此市場上謠傳只要牛肉煮熟就可以預防狂牛症的說法是誤傳,醫師蘇偉碩說,狂牛症病毒是一種變異性蛋白,無法用煮沸的方式殺死,因為它不怕熱。萬一吃下含有狂牛症病毒的牛肉而得到庫賈氏症,潛伏期過後半年到一年內死亡率高,而庫賈氏症還會透過血液傳染,在部分國家被列為比愛滋還嚴重的疾病因此許多國家採源頭管制。



另根據日本厚生省資料,導致狂牛症的致病變性蛋白prion在病牛體內分佈不均,檢出prion的部位被稱為特定危險物質,其中以腦組織(含三叉神經節 )分佈比例最高,其次是脊髓、背脊神經節、迴腸末段、扁桃腺和眼球,如此大幅度開放解禁,既有饕客叫好,也有醫界和學界砲轟政府不重視國人健康風險。



美國牛肉在台全面進口,參與談判的衛生署被部分人批評喪權辱國,楊志良說不能接受這樣的說法。他強調政府已盡了最大努力,雖對眼腦脊髓頭骨等四項危險部位無法白紙黑字明列禁止,但雙方已達成共識,美國不出口這些部位,衛生署也會技術性從嚴把關官方說法



楊志良甚至說,美國為了賣牛肉給我們,經過冗長談判,三億美國人自己吃老牛,台灣人吃的是卅月齡以下的嫩牛,還被挑肥撿瘦,已經很委曲,美國農業部才應覺得喪權辱國不是成人才有病,抗拒這說法原本希望美國牛肉內臟不要進口的楊志良,在中美雙方談判隔天才得知結果,一度表示失望,昨天他出面釐清,高度肯定參與談判人員的努力是個當官的材料


楊志良表示,此次談判結果雖然不滿意,但雙方可以接受。站在買方立場,把關當然越嚴越好,但賣方一定要求越寬越好,他本來也希望不要進口內臟,但談判不能百分之百依照我方意思。尤其,外貿要互惠,若對美國設限太多,美國也會對我們的東西設限。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這句話才是重點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銀子在民眾口袋內,要買不買操之在國人的抉擇。狂牛症至今無藥可醫,若只為滿足口腹之慾,拼死也要吃美國牛,君不見棺材不掉淚,只好祝你中獎以儆效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