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事在人為




 


女兒,你的命格裡有這顆星啊!

傍晚時份,我回到家後,看見媽媽聚精會神地看書,



 


我問她:「媽媽,你在看什麼呀?」



 


媽媽說:「我正在研究你們的時辰八字,


 


我剛剛看了看你的命格,我覺得有點不太好。」


 


然後她翻開了那本命理書給我看。


 


她指向「孤晨,寡宿」


 


那個標題,我看後心裡一慌。



 


「孤晨,寡宿」的大概意思,


 


是擁有這兩顆星的人,大多一生較為孤獨,與父母緣薄。

書中提及,如果同時擁有兩顆的話,


 


命中注定會孤獨一生,


 


如果只有一顆的話,那就不足為慮。


 


那時候,不管擁有一顆還是兩顆星,


 


我還是無法冷靜下來。

「一生孤獨」這四隻字,深深刻在我的腦海,


 


快速灌進我的血液裡,亳不留情地滲進我的神經末梢去。


我心裡在想:「我只是個二十出頭的黃毛小丫頭,


 


我一直也在享受著青春!對我而言,


 


未來是個神秘、危險、卻充滿希望的領域。


 


我只是名普通女孩,我也渴望擁有一段美滿的婚姻,


 


難道我真的會孤獨終老?為什麼會這樣?」

接著我趕快跟我的男朋友說,


 


他卻對我說:「那又怎麼樣呀?我很愛您,


 


不管那些命理書說什麼,我愛您就足夠了,


 


不是嗎?難道您不相信我對您的感情?」


 


那一瞬間,我愣住了。你們知道嗎?


 


有些父母因為孩子的命格與他們相沖,


 


他們竟把孩子丟給別人照顧。



 


我的父母沒有因為這些事情而把我拋棄。



 


你們知道嗎?多少情侶跑去算命,


 


那些算命大師說那女的是剋夫命格啊!


 


又或是說他們的命格相沖,婚姻生活不美滿。


 


結果,有些人在猶疑不決,另一些人呢?


 


他們選擇離開對方。


我的伴侶卻很堅定地給了我答案。

坦白說,那天晚上我還是難以入睡。



 


早上起來時,我給他發了個短訊:


 


親愛的,如果那真的是我的命,


 


那麼,我更要珍惜您,抓緊您。


假如您曾經算了命,


 


那麼不要害怕面對您的命運。


相信,請相信扭轉局勢的力量。


 


 


做不到所以不會成功



南懷瑾如是說《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在大陸上有人要傳我一個法,有人身上生瘡,


他一口氣念一串咒子,用手隔空在病人瘡上一抓,


再往門上或樹上一抹,那裡就流出血來,


生瘡的地方就好了。


你說他是魔術也好,幻術也好,那個病人真好了。


 


他還能治骨折,不過要斬一隻雞,


用雞的骨頭,在骨折地方敷些泥巴上去,


兩邊用竹子一夾,念個咒,


不出半日,病人就可以走路了。


 


這一套就是禁制。


這人一定要我跟他學,叫我撥一百天出來練,


我哪有時間花一百天學這個!


他還把一本秘笈硬塞在我口袋裡,


叫我讀,可惜這本秘笈也不知道塞到哪個角落去了。


 


我看你們有人動念了,想到我那兒去找出來學。


不用了,你們學不會的,因為你們同我一樣,


都太聰明了。那種咒是什麼東方來個紅孩兒,


頭戴紅纓帽,身穿大紅袍……之類的,我們不會信的。


 


但是以一個沒讀過書的愚夫愚婦,用起來就是靈。


這其中就有個道理了,究竟是符靈還是咒子靈?


都不是,是心靈!是精神的力量,信了就生力量。


我們這個頭腦不信,讀起來總有一絲懷疑,就沒有用了。


所以文明愈進步,這套東西愈沒落。


 


其實你們要學佛成道簡單之至,


我傳你個秘訣,保證有用,要學嗎?


傳給你們真可惜了,就是學「笨」!


最老實的,說信就信了,大丈夫嘛!這就成功了。


所以《華嚴經》告訴我們「信為道源功德母」,


諸佛菩薩一切法門只有一個字,


唯信能入,你一信就進去了。


 


所以一切宗教都強調這一點,信就得救,錯不了。


有的同學一邊學著修,還跑來問我這法門對他靈不靈?


一開口問這句話,就該打三百板,


他已經沒信心了,何必問呢?


何必修呢?都是妄作聰明。


 



其實不只是學佛,世界上一切事情也是如此,


你看成功的企業家,他就是信,


一頭栽下去就做下去了。


 


可是我們這些聰明人做不到,所以不會成功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請幫忙認購芒果





芒果農民江先生"因病住院,


目前剛開完刀,已出院回家休養;



為了不想這位農民整年的心血泡湯,



我的好友(吳若語)


呼朋引伴,幫忙老農採收


為老農日後生計!


在此呼籲大家幫忙行銷,


請發揮您的善心,


幫助急需度過"困境"的老農!





12
粒的一箱700元


15粒的一箱600元



訂購期限<
28日>截止! 

有意認購者,請留言告知。


 


廖博士700元一箱


 


許哥700元二箱



 


劉德豐700元一箱


 


曲凱豐700元一箱


 


曹躍鐘700元一箱







 


曹義發600元2箱捐出做公益



 


 


陳山南600元5箱捐出做公益


 


邱永和600元10箱捐出做公益


好朋友600元10箱捐出做公益


 



本人借版面感恩諸位:

屏東枋寮,路途實在是遙遠,


不然很多人會響應摘芒果事宜。

此回日記上號召熱心的朋友們,


幫助手術後的老農夫妻銷售芒果。

率先響應的是廖博士,


因為我們是網路公益盟友,對於呼籲自然一馬當先。

對於若語的求助,請幫忙認購,業績說來差強人意。

讓我想到了認識不久~新竹邱醫師,


留言請他幫忙認購,他回我:(我說的他都照做)。

再來是再留言請我的好友,


要他認購5盒,他卻罵我小氣,認購10盒授權我處理。

最後向陳山南討救兵,


二話不說5盒授權我處理,我將送給藍迪兒童之家。

自用的認購者,


老農感謝您熱情訂購_()_

捐助給弱勢的認購者,


格格感恩您的義舉_()_


(一面抹壁雙面光)


 


的認購芒果活動結案了


借此版面


 


感謝諸位善心人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不要折損自己的福份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過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會去做許多的善事,諸如布施、供養、放生、做義工等等。


 


但是似乎忽視了一點,我們一邊在積極修福的同時,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損自己的福分呢?也許有的人不斷地修福,經常去印經或做其它的善事。幫助眾生聽聞聖賢教誨。


可是,境遇仍不是那麼順利,有病者病不見輕,貧窮者依然貧窮,所求者皆不遂願;於是便會埋怨上蒼不平,為何自己這麼利益他人。卻還不如那些沒行善事的人,便會對佛菩薩不滿,認為沒有照顧自己。


 


可是,自己積的福已在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中被折損了,自己還不知道的實在是大有人在。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是否注意過自己的心,我們所說的話,我們所做的事?真正去觀察到!當看到別人升官發財的時候,特別是才能不如自己的人,靠排斥自己而升了官的人,我們的心裡是酸溜溜的,還是很反感;是在感受別人的喜悅,在為他們祝福?還是忿忿不平,或嗤之以鼻而看不起他呢?


 


我們吃飯的時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時.是會生氣的倒掉,或埋怨飯做的不好呢? 還是會時時去感恩種田人的辛苦,賣菜人的辛勞,或是做飯人的用心呢?


在路邊看到行乞的人,你是不是認為他在假裝殘疾,在行騙;或給他錢的時候。自己有一種看不起他,可憐他,或者想自己是在做好事,在救人,在做善事的呢?


在看到某些人行為不端,後來生了一場大病,自已是不是在想:看吧,這就是報應,行惡的人終究是會有惡報的。


 


此時,會不會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在興災樂禍之中了呢?此心,到底是刻薄還是仁厚,我們知不知道呢?可是,應該清楚,在一瞬間看到別人受災而心中大快的時候,那種興災樂禍的念頭,已經在折損自己的福報了。不管是什麼事,起心動念都會起作用.都會折損自己的福報,不是做了才算的。這樣細細算來,自己的福報都不知道被自己折掉多少,實在是可惜啊。就像一個破了的桶,你不停地向裡面倒水,水卻一直在流掉。


 


其實,惜福比造福更可貴。



在惜福的時候,你懂得去感恩付出的人,懂得珍惜,懂得勤儉。可是,在造福的時候,一味地希望能多—點,再多一點,這顆貪求的心,也許已經使自己更加地墮落。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分的積累,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而且,這個福來的時候,你會享受得很快樂,因為你的心是善的。當只是用錢財來布施,回來的也是錢財,也許你的生活依然會不太舒服.因為你看別人不順眼。


 


可是,若能反觀自己的心.布施自己的善良、慈悲、喜悅給別人,你所得到的,就不僅僅是財富而已。所以,要讓自己幸福一些,還要注意,不要在點點滴滴處,折損自己的福分。作為一個學生,當看到別人的成績考得很好的時候,會不會妒忌?


 


做同樣的生意。看到別人的顧客比自己的多,效益比自己的好,會不會酸酸的?或者,離了婚的人,看到也有人離婚了,心裡一想,啊,也有人和我一樣,稍有安慰。又或者,時常說一些酸寒刻薄的話來刺激別人,貶低別人來顯示自己,揭人家的短處,談別人的過失。這都是我們不夠仁厚的存心,也都是在折我們的福分。所以,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心,是不是在念念希望別人好。


 


當看到人家有所得會很不高興,看到別人有失反而很安慰,或者,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受了罪,歡喜得不得了,這都有失仁愛之道,都是在折損自己的福報。


而反之,若要從這些平常的細微之處來修福,就快速多了,念念為一切眾生.那麼,你的心是為一切眾生,你在與一切眾生結善緣。


 


看到別人好,我們高興,看到別人不好,我們替他們難過,並且,盡己所能地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哪怕與自己有過節,也義無反顧去幫助,這就是一顆仁厚之心。有此心,就不用擔心自己沒有福報,量大福就大。


若能時時長養我們的善心,念念去成就他人的善行,隨喜讚歎他人的功德,有能力就盡心盡力,這本身就給我們積累了大福。


 


在行善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心善,時時去體諒他人。縱然是惡人,也希望他能回頭改過,而非嗔恨地指責與辱罵,當你認為自己發心是好的,是想讓他好。


而去指責甚至打罵有缺點的人時,或者寫匿名信去告發或無限上綱地誹謗他人,但是自己卻認為是在挽救人家時,那不過是你自己的情緒,並非真正有利於對方向善。與此同時,也會折損自己的福報。


 


所以.時時守護自己的善心,守護自己的清靜心,守護自己的一顆愛心,先做自己的護法,保持自己不造惡,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進而,再去安護身邊人的心,讓他們感受到舒服與自在。遇到與自己性格、想法和願力不一樣的。不強求苟同,但也不會標新立異,只是相互的尊重與關懷。這樣,您會越來越感受到,修福得福,真的幸福。


 


有錢不是幸福,好多財富豐厚的人,心靈並不快樂,仍舊在痛苦中。如果,自己的心惡行善,或者心善行惡,苦心積的福還不夠折損的,那也太不值了。


 


不是菩薩不保佑你,而是你把菩薩給你的又丟掉了。


 


注意自己的心!莫要再折自己的福分了!


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真有魔考嗎?




魔考的觀念,不是出於佛教,


而是出於一般被稱為齋教的民間信仰。



佛教所說的魔,分為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和天魔。


除了天魔之外,都是屬於身心和環境的衝突與不平衡所產生的現象。要得天魔的擾亂,必須是大修行人;除了天魔之外,其他三種魔,都屬於人為的。縱然是天魔的困擾,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穩定,也可以克服。



所以,不會修行的人,或知見不正的人,易染魔擾;


如有正確的知見和精進的修行,魔擾是不存在的。


⋯⋯


所謂魔擾是由貪、瞋等自我中心的執著而產生的,我執越輕,離魔越遠;即使人皆難免面對死魔的降臨,但對修行者而言,若能以平常心來面對死亡,死亡就不是魔。



五蘊魔的意思,是指色、受、想、行、識。


 


第一色蘊是指我們的肉體和肉體所處的環境,其餘四蘊則屬於心理活動,以及流轉於生死之間的精神主體。如果不出三界、未了生死,即在五蘊魔的掌握之下,但他不是人格化的鬼神,而是由於業力的推動。如能去除貪、瞋、癡而出三界,便能脫離五蘊魔的範圍。可見此魔不在心外,也不在身外。


 


所謂煩惱魔,是指我們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與自主的控制。



所謂心不由己,心隨境轉,事事牽掛,捨不得、放不下、求不得、丟不掉,都是出於自我中心的自私心理作祟;若能以慈悲心待人,以慚愧心待己,以理性的智慧替代感性的情緒,煩惱魔便無可奈何。


 


至於天魔,他在天上,和一神教的宇宙創造神並行,他有無限的大力,他的形相變化多端,可能以猙獰的面目出現,多半則以仁善的形態現身;不過他的目的,不論威脅利誘,都是要你脫離正道而行邪法。


 


佛法所說的天魔,是在修行者發起出離三界之心和大菩提心之時,魔宮震動,魔王發愁,因為即將有人出離三界,魔子魔孫減少,而佛法增長,因此,派遣魔子魔女、魔兵魔將,來擾亂修行之人。如果是大修行人,魔王也會親自出動,務期留住此人於魔力所及的範圍之內。例如釋迦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前,就有降魔的過程,所以,非大修行人,不容易受到天魔的困擾。一般的俗人終日在煩惱及五蘊之中打滾,也在生死之中流轉,豈能遭致天魔的出擊?



但是現在民間卻流行著魔考的信仰與傳說,信了一般齋教之後的人,如果事業順利、家庭平安、身體健康,就說是無生老母、明明上帝所賜,是信奉齋教的行為所致,應該全心的感謝,全力的奉獻。如果遇到不如意事,災難、病障、橫禍、鬼擾,就說是魔考,而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是由於入了道門、成了道親,有所謂已在天堂掛號、地獄除名,所以,引來魔鬼的妒嫉,而給予種種的打擊。這不能埋怨無生老母、明明上帝,反而應該感謝、忍受,否則,如果經不起魔考而退失信仰,那就又要變成天堂無分、地獄有名。


 


這種說法,實在是愚癡的迷信,否則既有權力使人天堂掛號、地獄除名,為何不能助人祛除魔障,還要說是魔考,使得接受魔考的人,不敢以人為的方式來補救、改善他們的遭遇。


 


當然,佛教也有重罪輕報之說,以及提前受報之論;也就是說,若不修行,惡報尚不會現形,一旦精進修道,發出離心,行菩薩道,就會引來若干魔障,那可能是天魔,也可能是宿世的冤親債主,恐怕你出離三界之後,對你控制無方、需索無門,所以提早討還你的欠債。


不過由於你的修行和發心的善功德力,能將本來是應該多生償命的,變成即生的病難,以此了結無量劫來的債務。


所以,這是基於因果觀點而言,不是無理的迷信。


而且,佛教還是主張在災難降臨之時,盡量設法處理改善,以盡人事,不是束手待死式地受盡折磨。


佛法講因果也講因緣,過去的因,如果加上現在的緣,他的結果就會改變。



佛教不是定命論和宿命論,而是努力論。


一切的災難與不幸的遭遇,都是來自過去所造的,加上現在的未曾努力,不必怨天尤人,當以正常的方式作合理的改善。因此,遇到疾病及困擾,便稱為魔考的觀念,在佛教是不能成立的,也是不被承認的。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色不迷人



美色是膚淺的



  懺摩皇后是頻婆娑羅王的皇后,人長得非常美貌,但也十分驕傲。


國王希望她去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但她聽聞佛陀經常說美貌不足取,所以儘量避著佛陀。


 


  國王明白她的心念,也知道她對自己的美貌十分驕傲,就命令宮廷樂師唱歌贊誦竹林精舍的一切,包括它愉快祥和的氣氛等,聽完之後,她深感興趣,決定一探究竟。


 


  她抵達精舍的聽眾廳時,正在講經說法的佛陀運用神通,變現一位極端美麗的年輕女子在身邊,為佛陀扇風。


這女子天仙般的容顏讓皇后覺得自己實在無法相比。


但是當她再度注視時,發現那女子的美貌漸漸衰老,最後,竟變成老太婆,然後逝世,屍首長出咀蟲來,刹那間,她明白了美貌的無常。


 


  佛陀明白懺摩的心態,就告誡她:「懺摩!仔細觀察這會腐壞的肉身不過是架構在一堆骨頭上,它會生病、衰老。正念現身吧!愚癡的人過度高估肉體了。請察覺年輕貌美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懺摩精進奉行佛陀的教誨之後,就證得阿羅漢果。


 


她也出家為比丘尼,佛陀更稱讚她是第一比丘尼。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616關懷華山老人院花絮



616華山老人養護中心關懷活動,圓滿結束。



本活動的靈魂人物是:


凡人音樂志工林朝陽,劉淑昭賢伉儷,




及童綜合醫院游銘堂醫師,三人精采的薩克斯風演奏。



 


高雄人員號召及交通部分由詹榮順負責,吳若語協助。




另一最重要的角色是民眾日報簡記者,活動缺他不可。




 


揮汗做公益(除了演奏的精采,伴舞我們也不含糊)













 



活動當天住新竹的美華,找了雲林的好友盒子接送。



哪知這位名叫(盒子)熱心的美女,


竟是桂林國小的校長老婆,更是游醫師的鄰居。




 


整個活動最後好像同學會那樣熱鬧。













 


依依不捨的告別,與老人相約明年再見。




向所有參加華山養護中心關懷的志工們道謝


感恩大家放棄假日休憩,發心做公益,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