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歡喜看生死

「歡喜看生死」講座 自在面對人生最後大事

日期Icon2014-09-27‧2014年

友善列印 (另開新視窗)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曾說「人生的結束,雖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乃是一件莊嚴的佛事」,辦佛事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為建立佛教徒正確的生死觀,法鼓山桃園齋明別苑9月27日早上9點邀請法鼓山僧團果慨法師主講「歡喜看生死」講座,吸引了近400位民眾踴躍參與。
講座一開始,果慨法師便敘說起出家的心路歷程與「歡喜看生死」系列課程緣由,這堂課的目的其實是在幫助自己也助益別人,於是發願講課。法師將自己比喻為鸚鵡學說話,期盼將以前佛陀時代所留下的經典與聖嚴師父的理念忠實地傳達。
大部分的人對於面對往生這件事都感到很徬徨、恐懼,甚或是選擇逃避不談,以為這樣就
能避免發生。果慨法師強調,只要清楚生死,就不會害怕生死。佛法也說,人有無限的過去和無限的未來,不是只有現在。也因為人有著無限過去與無限未來,對於目前一切的現象也能更坦然接受,也知道如何把握人生,不徬徨過日。
「死亡猶如在線之一端,跨越重重障礙之後,過到線的另一端。所以能夠幫助別人死的安詳,與準備自己的死亡一樣重要。」果慨法師強調,很多人都期待在面對死亡時能夠安詳與從容,卻忽略了本身的生活習慣可能是常常處於忙碌與混亂之中,以至於當往生那一刻到時,便無法如願。若想讓自己死的好,平常就要學習如何活得好,在日常生活中便要培養安詳的態度。
果慨法師指出,往生者剛斷氣時,雖已沒有了生命跡象,但神識則可能停留8至12小時後才脫離,此時建議可以清楚地告訴往生者不要害怕,家屬都會陪著走過這一段路,也感恩往生者這一生的付出與養育,並要往生者將這一切都放下,不要罣礙,也請往生者能心開意解,提起正念,一起念佛。

果慨法師最後分享,自己雖已出家20餘年,在面對家中長者最後一段路仍舊會心情起伏與激動,於是規畫此一系列的生死講座,在課程設計上均與佛教經典結合,例如下一堂課即會以金剛經為主軸,探討生命的實相,期盼大家不論是否為佛教徒,均能在面對人生最後一件大事時,能有正知見,不盲從也不慌張。

◎文:演儀20140927◎圖:齋明別苑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