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千萬不要放棄你的夢想】

【千萬不要放棄你的夢想】

1.劉邦在40歲的時候連兵馬都沒有,最後建立起大漢王朝。

2.劉備在52歲仰頭問蒼天:我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成功啊?
最後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3.賈伯斯在42歲時候回蘋果接任CEO,公司負債10億美金,
最後讓蘋果用十四年成為全球最偉大市值最高的公司。

4.成吉思汗在40歲的時候被安達背叛,
兵敗如山倒,逃到小溪邊,最後帶領千軍萬馬踏遍歐亞非。



5.肯德基叔叔65歲還在領社會救濟金,
最後創建了全球最大的速食連鎖商業帝國。

6.姜子牙近80歲才離渭水而出山,
後封侯拜相成就武王霸業。

※※※只要你不放棄你的夢想,你的夢想永遠不會放棄你。※※※

只要你相信你將有撼動世界的能力!
無論有多苦有多累!
相信這是成功之路上必經的磨練。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越是在修行的人 罪業越是會現形

越是在修行的人 罪業越是會現形
  傍晚,某某法師與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請示廣欽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頂禮老和尚後,某某法師對老和尚說:「出家以來,我一直深受種種人事上的刺激打擊,與精神上的種種挫折磨難,不知是我沒有修行,還是業障特別重?」
  老和尚說:「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無始來的罪業越是會現形,幻成種種境界來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體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擊磨難,這些磨難會刺激你,使你體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離,你必須跳越過這些障礙,越過人身的種種劫難,才能得到清淨安樂,成就淨業。」
  接著老和尚對那些信徒開示說:「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佈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佈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壽盡,便會墮落,反而是福中藏禍。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佈施,腦中才會清爽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整天為錢煩惱,一直絞業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天人看我們像黑毒蟲,我們像廁所裡的蟲一樣。
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要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我們卻貪戀這娑婆世界,認苦為樂。就如同廁所的蟲,我們認為臭穢不堪,但蟲卻貪戀臭穢的地方,若把蟲放在清水裡,蟲會死亡。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隨喜轉載,功德無量。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宇宙法則

比所有風水更厲害 100倍的宇宙法則,懂了 做什麼決定 都不再害怕!

 
收藏

不管你知不知道,

這些定律 默默地在 影響你的未來..


一天,你開車趕著去會見重要客戶,
路上看到一對年老夫婦的汽車爆胎了。
你因爲趕時間不想管,
但又覺得必須管,

於是你停下車幫他們換輪胎。
你把輪胎換好了,
老人家想付你一筆錢表示感謝,
你婉拒了老人家
並且祝他們好運然後你繼續上路。

當你趕到約會地點,
卻發現客戶比你來得還晚,
而且客戶很爽快地就和你簽了協議。

你會不會覺得很走運呢?

但這不是運氣,而是 "定律" 


是什麼定律呢?
以下這些,就是比風水有效 1000倍的定律!
如果連風水你都 花時間留意,
那這 13個定律,
你一定要知道...
開始囉!

(贊助商連結...)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
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

這 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
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
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爲 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爲,
都是“因”,都會産生相應的“果”。

如果“因”是好的,那麽“果”也是好的;
如果“因”是壞的,那麽“果”也 是壞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
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所以欲修造命運者,
必須先注意和明瞭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
會 引發什麽樣的語言和行爲,
由這些語言和行爲會導致什麽樣的結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
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爲人生道路充滿陷阱,
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
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 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
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

又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爲這個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
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 友。
大家知道爲什麽嗎?
因爲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
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
對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

所以人所處的現實是 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
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
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
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 醜惡的,
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
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
使之 專注于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
那這個人就會把這樣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

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
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
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
則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
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
比如一個人深信積極的事物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積極 的事物就一定會發生。

又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去。
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
由此看來,有好的信念是一種福報,
想給自己種福,必須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鬆定律:


人只有在心態放松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
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

什麽心態是最佳心態呢?

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
把目標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系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
然後放鬆心態、精進努力,做你該做的,
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麽時候到來,
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

相反,如果你對結果越焦躁,
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舉個例子:大熱天晚上停電,
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著覺備受煎熬,
老在想著這該死的電什麽時候才 來,
電總是在你著急的時候偏偏不來,
但當你最後受夠了,
人清靜安定自然涼快了,快沈沈睡去的時候,
電就來了,倏忽間你的房裏燈火通明,電風扇轉起來了。

這 不是巧合不是迷信,這是定律,這是放鬆定律。
《了凡四訓》中雲谷禅師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
就是這個道理。
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 並不是心裏一個念頭也沒有,
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五、當下定律:


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
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爲。
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

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
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
就會被內疚和 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
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
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
只管積極專注于調整好做好目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爲,
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六、 80/20定律:


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
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
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棄。

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
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獲,
只要不放棄,
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及本質的進步
(量變才能到達質變,
爲什麽成功的人總是少數的,
因爲能堅持的人總是少數的)。

 

七、應得定律:


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
雲谷禅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
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
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八、間接定律:


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
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

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
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
你要有所成 就,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

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
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
而那些致力于爲客戶爲社會 提供優質服務
和優質産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
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
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
往往是同時發生的,
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九、佈施定律:


佈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
這個定律是說,
你布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

例如:你布施金錢或物質,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
你 佈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
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

你布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
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別人的是不安、憎 恨、怒氣、憂愁,
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


十、不圖報原則:


這是布施定律的補充。
這個原則是說:你布施的時候永遠不要企望獲得回報,你越不望回報,你的回報越大。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例如類似的情況不知你有沒有碰到過:
一天你開車趕著去會見重要客戶,路上看到一對年老夫婦的汽車爆胎了。
你因爲趕時間不想管,但又覺得必須管,于是你停下車幫他們換輪胎。
你把輪胎換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筆錢表示感謝,
你婉拒了老人家並且祝他們好運然後你繼續上路。

當你趕到約會地點,
卻發現客戶比你來得還晚,而且客戶很爽快地就和你簽了協議。
你會不會覺得很走運呢?
但這不是運氣,而是定律。

所以請記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

而無需從受者處獲得回報。
給大象(施)稱重量,
大家說如果再給大象加一條絲巾(回報),大象的重量會增加多少呢?


十一、愛自己原則:


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爲的開端,
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愛自己。
只有這樣,你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
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
才可能 有廣闊的胸襟。

你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麽你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
這點非常重要。
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這是誤解。
如果仔細體會,
就會發現你 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
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
自己也是衆生中的一員,愛衆生的同時爲何把自己排除在外?

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衆生。


十二、寬恕原則:


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麽其樹根就是“嗔心”,
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
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

第一個需要寬恕和原諒的對象 是父母,
不管你的父母對你做過或正在做什麽不好的事,
都必須完全、徹底地原諒他們;

第二個需要寬恕的對象,
是所有以任何方式傷害過或正在傷害你的人,
記住 你無需與他們勾肩搭背嘻皮笑臉,
你無需與他們成爲好朋友,你只要簡單地、完全地寬恕他們,
就可以砍掉消極之樹的樹根;

第三個需要寬恕的對象,是你自己!
不 管你過去做過什麽不好的事,
請先真誠地忏悔並保證不再犯,然後——請寬恕自己。
內疚這一沈重的精神枷鎖不會讓你有所作爲,
相反會阻礙你成爲面貌煥然一新的 人。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十三、負責原則:


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
當人對自己采取負責任的態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麽;
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後看,
盯著過去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籲短歎。
事實上,對你負責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請時刻提醒自己:“我對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負完全的責任。

—— 每一條都簡單而真實,
可能這篇文字並沒有說清道透原因或原理,
但請像相信太陽每天都會升起那樣相信這些定律,
不管你知不知道,它都存在,只需相信並去做就好!

把這個比風水 有效一千倍的定律,分享給親友,迴向給自己!


好文章 分享給朋友吧~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擺對位置很重要

這是一篇正在瘋傳的志勵文章,請看看喔~

有一個男的,沒考上大學,父母就給他找了個老婆結婚了,結婚後就在本地的小學教書。
由於本身沒有經驗,所以不到一周就被學生轟下了台。
回到家後,老婆為他擦了擦眼淚,安慰說,滿肚子的東西,有人倒得出來,有人倒不出來,沒必要為這個傷心,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後來,他外出打工,又被老闆轟了回來,因為動作太慢。這時老婆對他說,手腳總是有快有慢,別人已經幹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唸書,怎麼快得了?
他又做過很多工作,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廢。然而,每次他沮喪地回來時,他老婆總安慰他,從沒有抱怨。
三十多歲時,他憑著一點語言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輔導員。後來,他又開辦了一家殘障學校。再後來,他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他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千萬資產的老闆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他,問自己的老婆,
自己都覺得前途渺茫的時候,是什麼原因讓你對我那麼有信心呢?
他老婆的回答樸素而簡單。
她說︰「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以試試種豆子;
豆子也長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
如果瓜果也不濟的話,撒上一些蕎麥種子一定能夠開花。
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終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
聽完老婆的話,他落淚了!「老婆恆久而不絕的信念和愛,就像是一粒堅韌的種子;他的奇蹟,就是這粒種子執著而生長出的奇蹟!」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廢物,只不過沒有放對位置!
看到了這個故事不要置之不理,轉發出去,您就是幸福的人!
以下這八句話,句句精闢 ~
1.不懂珍惜,給你金山也不會快樂。
2.不懂寬容,再多朋友也終將離去。
3.不懂感恩,再優秀也難以成功。
4.不懂行動,再聰明也難以圓夢。
5.不懂合作,再拼搏也難以大成。
6.不懂積累,再掙錢也難以大富。
7.不懂滿足,再富有也不幸福。
8.不懂養生,再治療也難以長壽。
~很棒的一篇勵志文章,與您分享!謝謝好朋友的分享…(…)

李光耀的驕傲

李光耀:我最驕傲的,是維持一個廉潔的體制



【天下獨家專訪回顧】李光耀:我最驕傲的,是維持一個廉潔的體制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天下雜誌曾3次獨家專訪李光耀先生,他暢談對領導人的看法,對新加坡的提醒,對台灣的建議,對青年人的期許。
李光耀先生生前曾前後三次接受天下雜誌的獨家專訪,專訪的地點都在同一個明亮而又簡潔的現代化辦公室。
在他最常坐的沙發椅旁,引人注目的是一尊朱銘的木刻孔子像。而他書桌背後的矮櫃上總是擺滿了書。
他暢談對領導人的看法,對新加坡的提醒,對台灣的建議,對青年人的期許,也罕見的提出了對自己的分析。以下是專訪部份摘要:
問:你認為在未來20年,領導人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他們應具備什麼最重要的特質?
領導人的特質不會變
答:領導人的特質並不會因時代的改變而變。一個好的領導人應該能提出一個可啟發鼓舞人民的目標,他激勵他們朝共同的目標、共同的遠景邁進。這是不會因時空不同而改變的。
現在這個時代比較特別的是,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密切的相互關聯、互為依存。我們清晰地感覺到彼此的存在,我們其實像是鄰居。透過電視的實況轉播,你可以在瞬秒間就立即看到戈巴契夫主席和雷根總統、布希副總統會面的情況。你聽得到他們的聲音。你也可以天天看到像亞美尼亞的地震或漢城街頭暴動的鏡頭。
現在的時代有一種立即的急迫感,今天的領導人需要有更快的反應,與當年仍靠帆船來往於各國政府間的領導人反應速度當然不同。換言之,你的反應必須敏捷快速而有彈性。但領導的本質,並沒有隨時間而變。
問:50年後,你希望大家記得你是位什麼樣的領導人?
答:我沒想過這個問題。我有任務在身,我要好好地去做,去保障人民的生存、福利,如果可能甚至富裕。如果我能做到這些,我就很滿足了。
如果我的人民知道我已經盡我最大的能力去做了,那就夠了。
問:資源貧乏的東亞國家該如何保持未來的競爭力?以新加坡為例,國家應該設定什麼目標與策略、有什麼共同的願景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答:要持續成長與繁榮,首先必須要有開放的世界經濟,就像我們過去一樣。換句話說,就是要有自由的貿易,能夠引進原料、進入市場。
國家小,不能全面競爭
建立這樣的環境後,就要尋找自己的特長、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地方。我們必須找出一條路,將現在所有的發展推到極限。因此,我們的方法就是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特長。
因為我們國家小,所以不可能全面性的競爭。就像參加奧運會一樣,如果你沒有足夠的人才,又要參加每一項競賽,當然會輸。要選擇自己有能力、有潛力的領域競爭。譬如我們相信新加坡有能力成為區域性的服務中心。因為我們居於有利的地理位置,也有完善的基礎建設。
新加坡共同的願景就是使得我們的人民,雖然數目少,但卻受過良好的教育,可塑性高,可以接受再訓練,能夠從一個行業轉到另一個行業,所以可以發展任何適合我們的行業。
一個理想的社會是每個人都能吃得飽、有房子住、有醫療照顧,以及能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美好的未來。必須有強有力而廉潔的政府才能建立這樣的社會。強有力的政府要公平、誠實、不分人民的種族和性別,都有均等的機會。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獲得最大的回饋。
不管新加坡多麼繁榮進步,如果我走在新加坡的路上,看到幾百個人在街上乞討、拉小提琴或假裝拉小提琴來要錢,我會很不快樂。這表示我們社會出了某些問題,這些人沒有得到適當的機會。在有秩序的情況下,必須儘量給大家個人自由,但個人自由的極限是不能侵犯他人的自由。
要有高的道德標準,才有好社會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有道德水準高尚的統治者、參與治理的人,以及道德水準高尚的人民。這樣,人民可以遵循法律所規範的適當行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必須分清楚。
如果有高的道德標準,就會有好的社會,做個好公民是值得的。
問︰全球化的浪潮席捲全球,對像台灣或新加坡這樣小型經濟體有什麼衝擊?小型經濟體該如何因應?
答:關鍵不在規模大小,而在於所處的位置,與是否可以快速調整反應。
面對全球化的真正的關鍵在於所處的是有利的位置,還是不利的位置。新加坡就是處於不利的位置。我必須讓新加坡人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果新加坡不改變,就將遭受殘酷的衝擊。
新加坡非常小,而且是完全開放的經濟體。新加坡的貿易總額是GDP的三倍半,表示新加坡經濟靠的是全球市場,而不是國內需求。換句話說,世界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我們毫無選擇餘地,我們必須改變。
台灣不像新加坡那樣高度依賴全球市場。台灣的貿易總額與GDP相當,對世界衝擊的抵抗力好一點。但台灣也必須改變。如果台灣不改變,不面對中國競爭的現實,台灣將會輸掉這場競爭。
台灣跟新加坡一樣 命運不由一己決定
在未來的五年、十年或是五十年,不論台灣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並無法由台灣一己決定,而是取決於中國的情況與美國的情況。
新加坡是有自己的國防武力沒錯,但是新加坡是否可以和平的生存在東南亞,不是由新加坡自己決定,而是取決於國際權力的平衡,讓國際規則能發揮作用。新加坡的生存取決於聯合國安理會、美國、日本及其他強權。而現在,又多了中國有興趣參與東南亞地區。
新加坡的命運將由國際局勢來決定,台灣的生存也一樣決定於國際局勢。台灣應該專心致力讓台灣人的生活變得更好。
我們要如何調整呢?每一個國家都要決定,下一步要往哪裡走。在機會與失敗之間,我們必須嘗試、創造更多的機會,否則只有失敗一途,沒有第三條路。
要有優秀的人挺身從政
問:但是如果政府效能不彰,人民該如何改變?
答:那就必須投票選出新政府來改變政府政策。
這就談到選擇。選擇有個關鍵,選擇並不是由政客來決定,而是取決於那些願意挺身參與的人。假如沒有優秀的人參與,不論投票是選A、B或C,都會面臨同樣的麻煩。台灣必須要有優秀的新選擇。
問: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優秀的領導人必須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答:不管世界變化快還是慢,領導人就是領導人。領導人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對於什麼有益社會有基本的觀念,了解政府是如何運作。而且,領導人要善於溝通,要能夠說服人民跟隨他。領導人也許有不錯的想法,但如果他無法以有說服力的方式清楚表達,再好的想法也無法執行,領導就不會成功。領導人必須要帶著大家一起走。
領導人是由社會內孕育而生的,每個社會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導人。不可能把布萊爾搬到美國當總統,也不可能把布希放到英國擔任首相。
領導人必須體現那個社會中的人的想法、情感與渴望。不過社會中一定有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見、對於現況有不同的看法。這時,領導人就必須要站出來,大聲說,「你們看!這條才是更好的路。」
問:你走訪亞洲,根據你的觀察,你認為什麼才是適當的兩岸關係?
答:維持海峽兩岸的和平與穩定,不要有衝突。沒有人要加速統一,中國已經明確地表達沒有統一時間表。
如果我是台灣人,我會去中國投資,但不會只在中國。日本與韓國在中國有很大的投資,但他們同時也投資東協國家、澳洲、紐西蘭、歐洲與美國。台灣也可以這樣做,才符合台灣的利益。
台灣不能被動。假如台灣被動,就會輸。台灣必須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
中國是青出於藍。中國人聰明、也學得快。但話說回來,我們也不笨,因為我們認識到他們聰明、學得快。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事實,那我們就是笨。知己知彼,才能進步。
年輕人要不斷學習新東西
▲ 李光耀建議年輕人必須要精通一種語言,並且必須努力擅長第二種語言,這樣就可以和全世界溝通了。(圖為李光耀公共事務學院,天下資料照)
問:你對新加坡與台灣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答:我給兩地年輕人的建議,就和我給我孫兒、孫女的一樣。
第一,在一個快速變遷的世界,一生之中可能會換不只一次的工作或職業。年輕人很重要的是培養自己持續學習的能力,而且要不斷學習新發展的領域。
不論出現什麼新領域,資訊、通訊、生物或生命科學,都要有廣泛的學習興趣,不能只懂科學或是人文藝術。今天,新發展都是跨領域的,所以要具備廣泛多元的知識基礎。
第二,你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現在所學的東西,在五到十年內就會過時,所以必須要不斷學習。還要記得,科技可能驟變,你可能就要跟著轉方向,然後就要再重新學習。
今天的年輕人至少必須會兩種語言。對新加坡人,我建議他們學英文與學中文。對台灣人,我建議學中文與學英文。
我的建議是,你必須要精通一種語言,並且必須努力擅長第二種語言,這樣就可以和全世界溝通了。
除此之外,強健平衡的人格是當然的必要條件。如果不能明辨是非,沒有榮譽感,就不值得信賴,不論有多優秀,也將成就不了大事。必須要先得人信賴,大家才會與你合作。
問:回顧過去,你滿意你的成就嗎?有什麼樣的事情你希望重來一次?什麼事情讓您最感到驕傲?
答:空閒下來的時候,心裡偶爾會浮現一些事情。
我回想我們的命運,其實我們自己改變不了任何事。在每一個關頭、每一個關鍵叉路口,我做了我的決定,一旦決定了,就不能回頭再決定一次。你必須接受自己的決定。
我在做決定之前,非常仔細考慮每一個選擇,選出我認為最好的決定,然後就接受選擇的結果。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 是為政最大的驕傲。
我年輕的時候在英國居住了四年,成為一名律師,這段經歷改變了我的一生。我看到英國人在二次大戰前如何治理新加坡,也看到日本在二次大戰期間如何治理新加坡,又看到了英國人如何治理英國。我當時下定決心,新加坡人應該自己治理新加坡,因為我們比任何人都更關心新加坡的福祉。從此我投身政治,改變了我的一生。
這是我做的選擇,我也竭盡所能,在一個兩百萬人的小島上,建立一個國家。
今天,新加坡依然屹立,安居樂業,持續進步,還不錯!我盡我的全力了。也許我可以做得更好。
對新加坡,我覺得最驕傲的,就是我們可以維持一個廉潔的體制。
不論你是華人、馬來人、還是印度人,都是以努力得到教育、以努力得到工作、以努力獲得升遷。這並不是說新加坡完全沒有歧視,華人還是比較喜歡雇用華人員工,馬來人也比較喜歡聘請馬來人,但政府不會差別待遇。我們希望在未來華人雇主可以平等聘雇所有人,這需要很長時間的進步。
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在我們的體制下都有機會,不論是富有還是貧窮,每個人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有健康的生活,而且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紀念新加坡總理李光耀

李瑋玲(李光耀女兒):他們不是一見鍾情,卻是永遠的承諾



2010-10-06 天下雜誌 457期作者:蕭富元整理
李瑋玲(李光耀女兒):他們不是一見鍾情,卻是永遠的承諾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提供
2010年,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在新加坡英文媒體《The Sunday Times》的專欄,首度透露父母親終生不渝的愛情故事。同年八月,她又寫了一篇專欄〈很難接受所愛的人受苦〉,陳述自己與父親對母親臥病在床的不忍與痛楚。《天下》取得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授權,摘錄其中精華部份。
照片上八十幾歲的老夫妻,手勾著手,坐在大紅玫瑰拼成的兩顆同結心型圖案前,笑得好燦爛。
兩年前的情人節,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和妻子柯玉芝,破天荒拍下這張應景情侶照。三個月後,柯玉芝腦中風,從此不能言不能行。上星期,和李光耀結褵六十三年的柯玉芝病逝家中。
柯玉芝是銀行家的女兒,十七歲進入孕育新加坡政商菁英的萊佛士書院,是學校唯一的女生,在校認識小她兩歲的李光耀。柯玉芝是英國劍橋大學法律系高材生,也是高薪的專業律師,卻終生熱愛文學。妻子生病後,李光耀不論多忙,每晚回家,都會為她朗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以及她最愛的珍奧斯汀小說。
今年九月,李光耀接受《紐約時報》專訪,談宗教、冥想以及如何照顧病妻,他叱吒亞洲政壇超過五十年,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刻。「該怎麼辦?我能做什麼?我不能被打垮,人生還是要繼續下去。」
李光耀夫婦的女兒李瑋玲,是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專長小兒神經醫學與癲癇。五十五歲的李瑋玲至今保持單身,去年,老爸李光耀談到新加坡生育率太低,有三分之一的男性和女性是單身,「我女兒是其中之一,我能怎麼辦?」
六月,李瑋玲在新加坡英文媒體《The Sunday Times》的專欄,首度透露父母親終生不渝的愛情故事。八月,她又寫了一篇專欄〈很難接受所愛的人受苦〉,陳述自己與父親對母親臥病在床的不忍與痛楚。《天下》取得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授權,摘錄其中精華部份。
我從夢中醒來。看看手錶,凌晨四點。
我想記住這個夢,於是立刻起床寫下來。在夢中,我好像同時在家、又在某個陌生的地方。突然間,一隻怪物出現,要攻擊我。我和怪物搏鬥,但它的力量愈來愈強大。我不出聲,也不覺得怕。
媽媽出現了。她默默走向我們,不屑地揮揮手,妖怪旋即夾著尾巴跑走了。 
這就是媽媽處理問題的態度,毋須贅言冗行,只是沉默有效地做事。就在那時,我醒來了。上樓去母親的房間看她,她睡得很安詳。
永不撤退的精神後勤
媽媽虛弱臥床已有兩年又三個月,在這短暫的夢境裡,我又看到她過去健康的模樣。不論是睡是醒,媽媽在我的夢裡顯奇蹟,我一點也不驚訝,因為我們母女之間,總是能夠靈犀感應。
有一次,我住在哥哥顯龍家,牙刷磨損了,得換一支。我幾乎不逛街購物,於是,就跟往常一樣,告訴媽媽我需要一支新牙刷。我們不住在一起,擔心打電話會吵醒她,所以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給她:「媽,我要一支牙刷。」
她回信給我:「我感應到了,剛剛才拿了一支牙刷要給你。不過總有一天,commissariat 會不在你身邊。如果你不知道這個英文字,去查字典。」
她說中了,我沒聽過這個字,我不知道哥哥家的字典放在哪裡,晚餐席間,我問哥哥。他當然知道,解釋說commissariat是負責軍隊軍需補給的單位(編註:台灣稱為後勤司令部)。
如今,媽媽不再是我的後勤司令了。更糟的是,她也不能做自己最喜歡的閱讀。媽媽興趣廣泛,懂得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只要翻翻她的書架就能一窺究竟。
書架上有幾本新加坡動植物的書,還有一本童謠精裝書,她以前會念這本書給孫輩聽。在她的孫輩中,我那個得白化症的姪子最喜歡和她一起念這本書。
還有幾本講佛教、印度教的書,詹姆士國王欽定版本的大字本聖經,也有很多談印度種姓制度的書,和一本描述印度河谷哈拉帕古城的書。
另有六本馬來辭典、字典,也有一本書談華人習俗和象徵,當然也有很多詩集,包括吉卜齡詩選。媽媽還有一些非常有文化的書,像是《源氏物語》、潘乃德的《菊花與劍》、衫本——稻垣鉞子的《武士的女兒》、珍奧斯汀的小說,還有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的《清秀佳人》。
現在是清晨五點半,我剛剛又去了她的房間,她還在睡。我安慰自己,至少她睡著,對自己不幸的處境不會有知覺。
我試著入睡,卻輾轉難眠,不是因為那個夢,而是想到媽媽艱困的處境。她的三個子女、我的嫂嫂和弟媳、以及母親最疼愛的姪女,對她的困境,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但最痛苦也最堅忍承受的,是我的父親。
人生本有生老病死,我坦然接受生命不仁的事實,我自己也不是一路順遂,卻從無怨尤,我認為痛苦會讓人更堅韌。但我發現,無法接受媽媽正在受苦,佛家說,懷有慈悲心卻無罣礙,是最有智慧的,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在媽媽身上,很難如此豁達。看她痛苦,我實在無法抽離自己。
不過,我無法再讓她回到○八年五月十二日大中風前的樣子,中風之後,她就一直受苦至今,我父親也是。
這份愛 深淵與深淵相應
我看過一份研究,說外表會影響人的第一印象,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有的人會彼此偕老,維持長期關係。承諾是維繫這種關係的重要變數。
我的父母就是這種特別的關係。他們當然不是一見鍾情,他們互相吸引的地方,主要也不是外表,而是個性與知性兼具。
他們不只是情侶,更是摯友。他們從不去計算誰在這段關係裡付出比較多,他們是無條件的相愛。
母親○三年第一次中風前,生活以父親為重,照顧他的每一個需求。中風後行動不便,母親顯得格外脆弱。此後父親的生活重心就放在母親身上,即使當時他擔任內閣資政,工作繁忙,在安排自己的工作計劃時,一定會兼顧母親的需要。
他照顧她的健康,強迫她每天游泳運動,並且監督她複雜的醫療用藥過程。他一天會替她量幾次血壓 ,直到我找到陳崇銘醫師,陳醫師發明一種血壓計,可以像手錶一樣戴在手上。隔天,陳醫師來家裡拿手錶血壓計,分析血壓紀錄,母親還跟他說:「我比較喜歡讓我的先生替我量血壓。」
母親第二次中風後,臥病在床,無法陪父親出國或參加社交活動,父親每晚回家,都會花一兩個小時陪母親,告訴她一天生活,並大聲朗讀她最愛的詩給她聽。
父親把又厚又重的詩集放在一個大型樂譜架上。有一晚,他在朗讀時睡著了,猛然往前一點,撞到金屬做的譜架,臉上多處擦傷。他罵自己不小心,還是繼續為母親大聲朗讀。
一見鍾情固然罕見,通常也難持久。我父母的愛情也難能可貴,他們是彼此的靈魂伴侶,美滿的婚姻持續超過六十年。
但他們從來不公開示愛,連在私底下,也很少擁抱、親吻。母親第二次中風後,我第一次看到父親親吻母親額頭安慰她。他們似乎不需要用戲劇化的肢體語言來表達愛情。
我很崇拜父親對新加坡所做的一切,即使高齡八十七歲,他仍為新加坡的利益到處奔走。他如此悉心照料母親,我對他更加崇敬,因為在過去那痛苦的兩年多,我親眼目睹他是那麼全心全意地奉獻母親。

好文分享


󾀿一篇不錯的文章 ~葉樹姍分享


如果讓你小病一星期,你.會發現金錢不重要,家人和身體最重要;

如果讓你大病一個月,你會發現金錢特重要,身體和家人特特特重要;

如果讓你大病半年,估計你願意放棄眼下一切的金錢

和名利去換回 你認為重要的東西。

遺憾的是,這個世界大部分人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包括你我!

所以,當看到這段話的時候,

我更加堅定地知道在生命中哪些人和事才是最重要的……


健康,重在觀念:

美國人:用100塊錢養生,50塊錢買保險,10塊錢看病,1塊錢搶救。

華人:用1塊錢養生,10塊錢吃藥,50塊看病,100塊錢搶救。

大多數華人,在生命的最後1–2年,花光一生的積蓄,

吃遍所有含大量副作用的西藥。

再多開幾次刀,然後……離去。

疾病如何應對?答案:重在預防!

氣與壽命:

1、經常自己找氣生的人,即小心眼,
      如林黛玉,一般活20–50歲;

2、經常受別人氣的人,叫傭人,一般活50–60歲;

3、經常自我生氣,也常氣別人的人,
      叫俗人,如普通百姓,一般活60–70歲;

4、經常讓別人生氣,自己卻不太生氣的人,
      叫偉人, 如毛澤東、蔣介石,一般活80歲左右;

5、不論別人怎麼氣你也能淡然處之,叫高人,
       如朱德、鄧小平,一般活90歲左右;

6、從不氣別人,自己也不生氣,叫真人,如孫思邈、張學良,
      一般能活百歲或以上!結論:百病皆生於氣!

消氣法(分九個層次,逐級
提升):
1、傾訴
2、回避
3、運動
4、娛樂
5、想得開
6、自己想適合自已的方法
7、換位思考
8、放得下
9、提高境界。

󾀼改變觀念!
󾁁改變不好生活習慣!
󾠨關心自己!

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