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比風水厲害100倍的宇宙規律

趙樸初:比風水厲害100倍的宇宙規律     (轉貼)

0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註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又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於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所以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則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比如一個人深信積極的事物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積極的事物就一定會發生。又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由此看來,有好的信念是一種福報,想給自己種福,必須建立好的信念。
四、放鬆定律:
人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把目標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係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然後放鬆心態、精進努力,做你該做的,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相反,如果你對結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舉個例子:大熱天晚上停電,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著覺備受煎熬,老在想著這該死的電什麼時候才來,電總是在你著急的時候偏偏不來,但當你最後受夠了,人清靜安定自然涼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時候,電就來了,倏忽間你的房裡燈火通明,電風扇轉起來了。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這是定律,這是放鬆定律。 《了凡四訓》中云谷禪師要了凡先生念準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五、當下定律:
人不能控製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捨此別無他途。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於調整好做好目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六、 80/20定律:
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穫,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及本質的進步(量變才能到達質變,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少數的,因為能堅持的人總是少數的)。
七、應得定律:
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八、間接定律:
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
布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這個定律是說,你布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錢或物質,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你布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布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相反,如果你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氣、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
十、不圖報原則:
這是布施定律的補充。這個原則是說:你布施的時候永遠不要企望獲得回報,你越不望回報,你的回報越大。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例如類似的情況不知你有沒有碰到過:一天你開車趕著去會見重要客戶,路上看到一對年老夫婦的汽車爆胎了。你因為趕時間不想管,但又覺得必須管,於是你停下車幫他們換輪胎。你把輪胎換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筆錢表示感謝,你婉拒了老人家並且祝他們好運然後你繼續上路。當你趕到約會地點,卻發現客戶比你來得還晚,而且客戶很爽快地就和你簽了協議。你會不會覺得很走運呢?但這不是運氣,而是定律。所以請記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無需從受者處獲得回報。給大象(施)稱重量,大家說如果再給大象加一條絲巾(回報),大象的重量會增加多少呢?
十一、愛自己原則:
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愛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麼你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這點非常重要。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於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現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十二、寬恕原則:
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麼其樹根就是“嗔心”,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第一個需要寬恕和原諒的對像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對你做過或正在做什麼不好的事,都必須完全、徹底地原諒他們;第二個需要寬恕的對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傷害過或正在傷害你的人,記住你無需與他們勾肩搭背嘻皮笑臉,你無需與他們成為好朋友,你只要簡單地、完全地寬恕他們​​,就可以砍掉消極之樹的樹根;第三個需要寬恕的對象,是你自己!不管你過去做過什麼不好的事,請先真誠地懺悔並保證不再犯,然後——請寬恕自己。內疚這一沉重的精神枷鎖不會讓你有所作為,相反會阻礙你成為面貌煥然一新的人。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十三、負責原則:
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當人對自己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麼;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後看,盯著過去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吁短嘆。事實上,對你負責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請時刻提醒自己:“我對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負完全的責任。”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日月兩盞燈,春秋一場夢

日月兩盞燈,春秋一場夢------ < < 人生的皈依處就是覺悟!! > >
寒山拾得~
  大師二人不為世事纏縛,灑脫處世,端坐雲層,靜瞰冷
暖人間。
他們將禪意掛在眉間,將彼此的佛心,在山水中攤開,感染世間有靈性的萬物。
讓草木也會參禪,螻蟻也知佛性,落葉也懂慈悲。⋯⋯


後世人謂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賢二大士化身。

姑蘇城外的寒山寺有一座寒拾殿,二人的塑像,立於殿中。

寒山執一荷枝,拾得捧一淨瓶,披衣袒胸,嬉笑逗樂,象徵了人間的吉慶與祥和。

  翻讀拾得的詩,是為了在禪意中,看清人世百態,看清
真實的自己。
“常飲三毒酒,昏昏都不知。將錢作夢事,夢
事成鐵圍。”

人生多迷幻,看到枝頭上粒粒飽滿的青梅,我
們無法抑制住對春天的渴望。
徜徉在車水馬龍的街頭,我們
經不起繁華物事的誘惑。
在冠蓋如雲的京城,我們對功名利
祿,難以自持。
多少人,被愛情的傷,被浮名的酒,被錢財
的毒,給藥啞了嗓音。
轉過身,只看到優雅背後的狼狽,看到富貴背後的貧瘠,看到榮耀背後的慘淡。
  當一個人窮困寥落的時候,錢為主,人是奴。
而一個人
腰纏萬貫之時,人為主,錢是奴。
我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要
掙錢,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也許有一天,真的夢想成真。
是,錢卻賺走了你的青春,你的樸素,你的情感。
而我們,
只能躲在華麗的帳簾裏,吝嗇地數著僅剩的一小段光陰,
怕它們似水一樣,從手指的縫隙間流走。
  日月兩盞燈,春秋一場夢。

記憶中,總有一盞燈,在黑
暗的時候,給我以光、以暖、以靈,為我照亮遠行的路。
些走過的路,同樣會迷失方向,而一些不曾走過的路,卻會
有似曾相識之感。
當一個人的心清澈明淨,步履也會隨之淡
定從容。
記憶無言,會收存著曾經走過的足跡,而每一段路
程,都鐫刻著過往的身影。
其實並不孤獨,每一程,都有山水為伴,清風相隨。

  拾得還說:

“應須早覺悟,覺悟自歸依。”他在雲端,拈花微笑,讓我
看到他的覺悟。
我在塵埃,清骨素顏,也讓他,看到我的覺悟。這是佛界的深銘,也是歲月的旁白。
當我們覺得離佛很遠的時候,其實只在咫尺天涯。
當我們以
為離佛很近的時候,又遠隔蓬山萬裏。
此岸和彼岸,只是一
道淺淺的河流,可我是一只蝶,被往事的傷,折斷了翅膀。只能棲在紅塵的肩上,看流年攜著記憶,飄去遠方。
我被拋在青山斜陽外,盡管如此,依舊還要尋找一葉蘭舟,去探看那一片雲水。

 只有覺悟,才可以給那些無處安放的日子,找到歸宿;
只有覺悟,
才能夠給不堪一擊的生活,找到依靠;只有覺悟
,才可以給浪跡江海的船只,
找到港灣;只有覺悟,才能夠
給空靈縹緲的靈魂,找到主人。
簡單的拾得,禪意的詩句,
平凡的你我,
也許不需要深刻去明白太多,只要讀到一絲安寧,幾許平靜,就好。

=================================================================

修行佛道的人,如果沒有把金錢,名聲看淡,那恐怕要出離輪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在錢幣還沒有發明的時候,人的腦袋裡沒有這一種概念,
等到有錢幣之後,才抓取這一種人去
製造出來的假象,我的身邊多少人為他翻臉,為他惆悵?

所以金錢不要放在心上,粗茶淡飯也是人生的享受。
有多少就享用多少,不必汲汲營營去追逐!

多少人知道,自己的清淨心是最寶貴的,哪裡是金錢可以替代我的心?
印佛經是最好的布施,其中包含法布施,財布施,無畏佈施....三種通通俱足。
有越多的機會利他,是說明你的褔報越大,機會也是一種褔
報,沒有機會,
就不能修因,就不能從中體驗佛法,成就褔
慧,所以菩薩可以將功勞給別人,
有過自己承擔,但利他的事應當以君子之爭,主動積極的爭取。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爺爺,哪隻狼更厲害?


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活在別人的嘴裡,也不活在別人的眼裡。 

相見是緣,不見亦是緣,相逢是緣,別離亦是緣。
塵世兩茫茫,都在來回間。 

見與不見,何苦貪戀。見與不見,一笑之間。
 
不論你傷害誰,從長遠來看,都會傷害到自己。
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

凡是你對別人做的,就是對自己做的;你讓他人經歷什麼,有一天也將自己經歷。
佛教所揭示的因果,並不是用來嚇唬人的,而是用來提醒人的。

這個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裡,不增不減

一位印度老人對孫子說,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兩隻狼,他們殘酷地互相搏殺。

一隻狼代表憤怒、嫉妒、驕傲、害怕和恥辱;
另一隻代表溫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愛。

小男孩著急地問:“爺爺,哪隻狼更厲害?”

老人回答:你餵食的那一隻。

你的心所朝的方向就是你未來人生的路!

學佛,不只是對死亡的寄託,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正確的看待人生。

透過佛教的無常觀,我們會明白,很多事情,雖然美好,但不會持久。很多時候,雖然痛苦,但終究總會過去。 

所以,佛教的"無常"是人生最好的啟示,
它讓我們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能升起智慧的觀照。

佛法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調伏自心。
 
許多人一心只想求長壽、求無病,想要修持財神求財富,或者修持度母求生兒子,總之,都是帶著短視近利的世俗心態而修持,其實這樣已經完全跟佛法相違背了。 

叩拜,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念佛,不是聲音數目,而是清淨心地;合掌,不是併攏雙手,而是恭敬萬有;禪定,不是長坐不起,而是心外無物。

歡喜,不是顏面和樂,是心境舒展;清淨,不是摒棄欲望,而是心地無私;佈施,不是毫無保留,而是愛心分享;信佛,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踐行無我。 

一個人吃的專挑自己喜歡的,住的專挑自己喜歡的,
交往的人專挑自己喜歡的......那一旦遇到不喜歡的,就會感覺無法接受。 

其實,外境不可能永遠給你提供快樂,
只有學會適應不喜歡的,才能讓快樂永遠下去。

人生中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
不貪就是佈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
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了浮華,卻看不透其下湧動的暗流:
有些人表面很幸福,是他掩藏了難言的苦;
有些人臉上掛著笑,心裡滿是無聲的淚。

愛炫耀的人,其實心靈多空虛;常居上的人,方知高處不勝寒。

怎麼舒服就怎麼生活,別人的評說,真的沒那麼重要,
你的幸福與快樂,不在別人的眼神中,而在自己的手心裡。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其來有自

原來...每一個在你生命裡出現的人,都有原因!!
(看懂了,你的人生就圓滿了)

喜歡你的人 給了你溫暖和勇氣。
你喜歡的人 讓你學會了愛和自持。

你不喜歡的人 教會你寬容與尊重。
不喜歡你的人,讓你自省與成長。

沒有人 是無緣無故出現在你的生命裡的,

每一個人的出現 都有原因....

趕緊來看看吧...

每一個人的出現 都有原因.... 都值得感激。

因為看輕,所以快樂;

因為看淡,所以幸福。

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很多人事,

我們都做不了主。

譬如離去的時間,譬如走散的人。

「心」字三個點,

沒有一個點不在往外蹦。

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離開你最快的。

一切隨緣,緣深多聚聚,緣淺隨它去。

人生,看輕看淡多少,痛苦就離開你多少。

人人都怕自己不清醒,希望自己心明如鏡。

其實人生何必太清醒?

做粥要放三分米,七分水。
處事要三分為己,七分為人。

對朋友要三分認真,七分寬容。
對家庭要三分愛,七分責任。

看文章要三分在看,七分在品。
喝酒要到三分醉,七分醒。
三分…七分…不過是人生的掂量。

看的是書,讀的卻是世界;
沏的是茶,學的卻是生活;
斟的是酒,品的卻是艱辛。

人生就像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車票,

沒有彩排,每一場都是現場直播。

感謝 那一位 讓你現在痛苦的人吧!

因為 當時間到的時候,

你必定會頓悟

老天爺 為什麼 這麼安排?

為什麼 這會讓你的人生 更有意義、更圓滿...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有八種話不要亂講


古人說:“覆水難收”。講話就像潑水,

潑出去的水無法再收回,講過的話也一樣收不回來,

所以一句話要出口以前,不能不慎思。

講話是一門藝術,即使講好話,也要顧慮不能「洗臉礙了鼻子」,
你講這個人好,得罪了那個人,話就講得不夠高明了。
講不好的話,讓雙方聽了都不高興,當然就更不能講了。
不好的話不能講,有些什麼話是不能講的呢?
一、喪志的話不能講
有的人經常喜歡講喪志、洩氣的話,其實人生應該接受
別人的鼓勵,即使沒有人為我打氣,也要自我鼓勵。
自己不鼓勵自己??
的志向,反而講些喪氣的話,當然就會自甘墮落。
二、負氣的話不能講
人在生氣時,往往不自覺的講出負氣的話來,
有時是傷害別人,有時也傷害了自己。
人在受氣的時候,最好是保持冷靜,不要隨便發言,
因為氣頭上所說的話,往往很難聽,因此不能講。
三、抱怨的話不能講
人在不滿意的時候,經常說出一些抱怨的話,
怨恨主管,怨恨朋友,甚至怨恨家人。
你經常講抱怨的話,被別人聽到以後,借題發揮、搬弄是非,
說你要對付這個人,要對付那個人,最後自己自食苦果,何苦來哉。
四、損人的話不能講
有的人輕浮,對人不夠尊重、包容,經常在言談之間
講些損人的話,有時候是損人利己,有時是損人不利己。
語言損人是一時的,但自己的人格被人看輕,所受的傷害是永久的。
五、自誇的話不能講
有的人在言談之間,喜歡宣傳自己、自我標榜、自我誇大,
別人聽了必定不能認同,所以自我誇大並無實益,反而自我損傷。
人要偉大,必須做出一些偉大的事業;偉大是要別人講的,
不能自我稱大,自我還是謙卑為好。
六、不實的話不能講
佛教的“五戒”,“妄語戒”是其中之一。
妄語就是“見言不見、不見言見,是的說非、非的說是”,
也就是所謂“說謊”,是不實在的話。
“狼來了”的謊話說慣了,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本來只有“
一架飛機”,說成“十一架飛機”,到最後變成“九十一架飛機”,
這是多麼可怕的謠言,這就是不實的話。
七、機密的話不能講
人事之間都有很多機密,包括家庭的、公司的;
業務有業務的機密,國家有國家的機密。
現在各個國家都很重視機密保護,如果你洩露了機密,
會受到嚴辦,要負很重的刑責。所以,吾人應該養成不隨便
亂說機密的習慣,你要對外發表機密之前,先要想到可能
引發的不良後果,知道嚴重性,就不會胡亂開口了。
八、隱私的話不能講
每個人都有隱私,自己的隱私當然不希望被人知道,
別人的隱私自己也不能講。
就算你揭發別人的隱私,沒有引起對方反擊,
但已暴露了自己不厚道的性格。
人住房子,不但為了遮陽蔽雨,也為了安全,最主要的,
是為了保護隱私;人穿衣服,一方面是為了保暖,
同時也是為了遮羞蔽體,掩藏自己的私密。
所以人要互相尊重,不可以暴露別人的隱私。
除上以外,當然還有很多不當的話不能講,甚至有很多不當
的事不能做、不當的行為不能有。
總之,“不當”的就不能說、不能做,
如此才不會留下不當的後遺症。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外人? 一家人?

他五十多歲,娶了我媽;我才真正懂了「家人」二個字 ! 看之前請一定要先準備好衛生紙..

7月 2015年1
 
收藏

老伴

父親去世三年後,你來到了我家。

同父親相比,你平凡得實在是乏善可陳。
可是,50歲的母親需要一個老伴兒,
而一個50歲的老人對另一半的要求
也務實、很多只要人好就行。

你具備這個最基本的條件,
你是遠近聞名的好人,
具體地說,你是一個老實人。
和我母親第一次見面那天,
你很難堪。
因為你深知自己各方面
都沒有優勢——房子小、工資少,
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退休工人,
而且剛剛結婚的兒子一家還需要你的幫襯。

說實話,
母親也只是為了給介紹人一個面子,
才決定去見你的。
而最終讓母親對你產生好感的,
是你的那手好廚藝。
見面后,你說:
老李,我知道你條件好,啥也不缺,
沒什麼送你的。
不管怎樣,咱認識一場,
你中午就在我家吃口便飯吧。
你的誠懇讓母親不忍拒絕,
她留了下來。

你沒讓她伸一下手,
就做了四菜一湯,尤其是那道南瓜煲肉丁,
母親吃得不忍釋筷。
臨走時,你對我母親說:
以後要是想吃了,就來。
我家雖不寬裕,
但招待個南瓜還是一點兒都不費力氣的。


後來,母親陸續又看了幾個老頭兒,
可是,雖然哪一個看上去條件都比你要好,
但最終母親還是選擇了你。
理由其實算得上自私——
她服從並照顧了父親大半輩子,
她想做一回被照顧的對象。

就這樣,你和我母親住在了一起.....

外人? 一家人?

那天,你、母親,外加我,
還有你兒子一家三口,
一起吃了一頓飯。
我特意將這頓飯安排在
富麗堂皇的五星級酒店裡,
表面上看是為了表達對你的重視,
其實是有種居高臨下的 優越感在作祟。

走出酒店時,你悄悄對我說:
以後咱就是爺兒倆了,
你要請我吃飯就去街邊的小店,
在那兒我吃得飽,還不心疼

是你那太誠實的表情
燙傷了我的虛偽,
讓我覺得,跟一個老實人玩心眼,
就像大人哄一個孩子的糖球兒一樣,
已經接近於無恥。

你把我母親照顧得很好,

她每次見我都嚷嚷要減肥,

那語氣是幸福的。


你做的飯的確好吃。
一次,和你們一起吃飯時,
我忍不住對妻子說:
下次屠叔做飯時,
你在邊上學著點兒。
妻子表情中並沒有虛心好學的成分,
反而有幾分慍怒。

你趕緊出來解圍,你說:
我這輩子啥都做不好,
就長了點兒吃的本事。
你們可都是做大事兒的人,
千萬別跟我學。
要是饞了,就回來,隨時回來。
這做飯的啊,
最怕自己做的東西沒人吃。



那天我們走時,
你包了好多你做的 東西讓我們帶上,
還把我拉到一邊說:
再別誇我做的飯好吃了,
說真的,
誰一說我這個優點我就臉紅。
一個大男人,把飯做得好,
其他方面草包一個,
這哪算優點啊。

回家的路上,
我跟妻子複述了你的話。
她說:
他這個人,天生伺候人的命,
天生就願意低到泥土裡。
咱媽有福氣,老了老了,
當把皇太后。

我一邊開車,一邊用眼睛的餘光
感受妻子對你的輕賤,
心裡並不想替你辯解什麼。
畢竟,你始終是個外人嘛。

慚愧

我搬新家的那天,
你和母親來給我們燎鍋底。
你嚴格地按照民間燎鍋底的習俗,
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可是,等到吃飯時,
你卻沒有出現在主座上,
到處都找不到你。
打你的手機,也是關機狀態。
像是掐算好了時間,賓客散去,你回來了,
仔細地收拾著那些狼藉的杯盤,
將剩菜剩飯裝在
你事先準備好的飯盒裡,
留著回家吃。


母親不希望你這麼做,
覺得委屈了你,
你小聲對她嘀咕:
晚上我給你新做,這些我吃。

母親說:
幹嗎天天吃剩菜剩飯呢?
你知不知道我見你這樣,
心裡很難受。

你千萬別難受,
讓我看著這麼浪費,
我心裡才不舒服呢。
樹贊(我的名字)的錢
都是辛苦換來的,
咱幫不了孩子,
那就盡量幫他省點兒。

你的話,
讓我母親心疼了很久,
然後她決定告訴我。
聽著母親在電話裡替你說好話,
內心的感受很複雜,
同時也為自己的這份
複雜感到慚愧。

漸漸地,

對你的好感越來越濃。

有時候,甚至有一些依賴,
你總是無聲地為我們做很多事
換掉家裡壞了的水龍頭,
每天接送孩子上幼兒園,
母親住院時不眠不休地照顧她,
直到出院後才告訴我們。


只是沒有想到有一天,
你也會病倒,而且病得那樣嚴重。
你在送我兒子去幼兒園的路上
轟然倒下——腦血栓,
半身不遂而臥床。

現實?掙扎

我,還有你兒子,
起初對你的治療都很積極,
我們希望你儘快好起來,
依然可以像從前那樣為我們服務,
任勞任怨。
可是,你再也沒有站起來。

原先只會微笑的你,
變得無比脆弱,總是流眼淚。
母親照顧你,你哭;
你兒子給你削水果,你哭;
我們推著輪椅帶你去郊遊,你哭;
多次住院,
看著錢如流水般被花掉,你哭。

終於有一天,
你用剃鬚刀片朝著自己的
手腕狠狠地切了下去。
搶救了五個小時,
你才從死亡線上掙扎著回來,
很疲憊,也很絕望。

沒有想到的是,先我棄你而去的,是你兒子。

他開始很少來看你,
直至後來連面都不肯露一下。
每次打電話,他都說自己在出差,
回來就過來看你。

更令我沒有想到的是,
母親在這個時候跟我提出要和你分手。
你們本來也沒有登記,
就是一拍兩散的事情。

母親跟我說:
我老了,照顧不動他了。
媽幫不上你什麼忙,
但也不能撿個殘廢爹回來,做你的拖累。

這就是冰冷的現實。

我不想讓母親去做這個惡人,
於是我狠狠心,
決定由我來說出分手的話。
我對躺在醫院裡的你說:
屠叔,我媽病了。
你的眼淚又奪眶而出,
我盡量做到不為之所動。
你知道,我媽也一把年紀了。
這些日子,她是怎麼對你的,
你也看見了。
你繼續流著眼淚點頭。

屠叔,我們都得上班,
我媽身體又不好。
你看能不能這樣,出院後,
你就回你自己的家,
我幫你請個保姆。
當然,錢由我來出,
我也會經常去看你。

話說到這裡時,
你不再哭了。
你頻繁地點頭,
含混地說:
這樣最好,這樣最好。
不用請保姆,不用……

走出病房,
我在醫院的院子里還是流了眼淚,
說不清是解脫后的輕鬆,
還是心存愧疚的疼痛。
我去家政公司,
為你請了一個保姆,
預交了一年的費用。
然後,去了你家,
請工人把你家重新裝修了一下。
我在努力地做到仁至義盡。
不為你,
只為安撫內心的不安。

你出院回家的那天,
我沒有去,
而是讓單位的司機去接的你。
司機回來后對我說:
屠叔讓我跟你說謝謝,
就算是親兒子,
也做不到你這一點啊。
這些話,
多少安慰了我,
我感到了一絲輕鬆,
可這輕鬆並沒有持續多久。

冰冷冷的春節

你不在的那個春節,
我們過得有些寂寥。
再也沒有一個人
甘願扎在廚房裡,
變著花樣地給我們做吃的。
我們坐在五星級酒店裡吃年夜飯,
卻再也吃不出濃濃的年味。

兒子在回家的路上說:
我想吃爺爺做的松鼠鯉魚。
妻子用眼睛示意
兒子不要再說話,
可是,兒子反而鬧得更兇:
你們為什麼不讓爺爺回家過年
你們都是混蛋。

妻子狠狠地給了
兒子一個耳光。
可是,那耳光卻像打在我的臉上,
臉生生地疼。

兒子的一句話,
讓我們聊以自慰的
所有心安都土崩瓦解了。
我從後視鏡里,
看到母親的眼睛也紅紅的。

可想而知,
那是一個多麼不愉快的大年三十。
我無比懷念去年
你還在我們家的那個年
一個家的幸福溫馨,
總是建立在有一個人
默默無聞地付出、
甘當配角的基礎上

不知道在這個夜晚,
屠叔,你跟誰一起過?
又是否也會想起我們?
會不會為我們的
無情心生悲涼?

回家

新春的鐘聲敲響后,
我還是驅車去了你那裡。
你步履蹣跚地給我開了門,
見到我,嘴上在笑,
眼裡卻有了淚。
走進你冷鍋冷灶的家,
我的眼淚再也沒有止住。
我拿起電話,
打給你兒子,大罵一通之後,
開始給你包餃子。
保姆回家過年了,
給你的床頭預備了
足夠吃到正月十五的點心,
我再次在心裡狠狠地罵了娘。

熱氣騰騰的餃子
終於讓你的家裡有了一絲暖意。
你一口一個地吃著餃子,
眼淚噼里啪啦地往下掉。

我在初一的凌晨
搖搖晃晃地離開你的家,
喝了酒,只好把車停在你家樓下,
一個人走在冷清的大街上,
滿目凄涼。手機響了,
是妻子打來的:
你在哪兒?
我再次發了火:
我在一個孤寡老人的家裡。
我們都是什麼人啊?
人家能走能動時,
咱利用人家;
人家現在動不了,
咱把人家送回去了。
咱良心都讓狗吃了,
還人模狗樣地講仁義道德,
我呸!

站在大街上,
我把自己罵得狗血噴頭。
罵夠了,罵累了,
我毫不猶豫地跑了回去,
背起你就往外走。
你掙扎,問我:
你這是幹嗎?
我以不容置疑的口吻
對你說:「回家。」

爺爺嘛,

就是用來疼的

你回來了。
最直接表達高興的,
是我兒子。
他對你又摟又親,
吵鬧著要吃松鼠鯉魚,
要吃炸麻花,
要做面人小卡。

妻子把我拉到小屋,
問我:
你瘋了?
他兒子都不管他,
你把他接回來幹嗎?

我不再發火
心平氣和地對她說:
他兒子做得不對,
那是他的事,
不應該成為咱放棄屠叔的理由。
我不能要求你把他當成親公公,
可是,如果你愛我,
如果你在乎我,
就把他當家人。

因為在我心裡,
他就是家人,就是親人。
放棄他很容易,
但是我過不了自己心裡的坎兒。
我想活得心安一點兒,
就這麼簡單。

同樣的話,說給母親聽時,
她淚如雨下,
緊緊地握著我的手說:
兒子,媽沒想到你這麼有情有義。

我說:
媽,放心吧。
話說得難聽一點兒,
就算有一天,
你走在屠叔的前面,
我也會為他養老送終的。
再說白一點兒,
以我現在的收入,
養個屠叔還費勁嗎?
多個親人,有什麼不好呢?

不一會兒,
我兒子進來了,
進來就求我:
爸爸,別再把爺爺送走了。
以後,我照顧他。
以後你老了,我也照顧你。

我把兒子摟在懷裡,
心裡一陣陣驚悸,
還好,還好沒有明白得太晚,
還好沒在孩子心目中
留下一個不孝之子的印象。

爺爺嘛,就是用來疼的,
怎麼能送走呢!
我含淚跟兒子開了句玩笑,
給他吃下了定心丸。

看完了,
你從中領悟到了那個樸實的道理了嗎?

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
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
爸、媽,你們今天好嗎?
隨意買的宵夜,
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
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
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
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

有時,我常在想:
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
那現在,
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
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
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
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朋友,
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
願我們都能:
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
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生命不要求我們成為最好的,
只要求我們作最大的努力!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
就是孝敬父母
不要當失去時才去後悔沒有珍惜……
誠如斯言,當善待父母,
父母是個寶……
陪伴是最好的感恩!
祝願天下父母
身體健康
壽比南山 

如果你被感動了,請轉發!

可能您一個小小的分享動作,

就可能照亮無數老人的晚年!

為了您的父母及天下所有的老人,

請轉下吧!因為,我們都是會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