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利人是利己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不以奪取為目的(金庸老師)



      一個人不能永遠在世上生存,所以立身處世的原則,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社會服務,為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謀福利;若只知奪取,不知回饋,必使人格喪失,社會停滯。可惜由於人性的弱點,不少人以為人生的目的,只是為求個人生活的幸福,一切行為均以個人利益為前提,殊不知,社會之所以有今日進步,文明之如此發達,完全是由於人類的互助合作,交相服務,共同克服困難所致。人生的真諦在於充分發揮生命的價值,求得精神的不朽,否則,一味奪取,上下交征利,環境靡亂,國家危亡,個人生命也就喪失意義。

      人類的生存,必須仰賴他人供應,然後通功易事,創造文明。上古時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民老死不相往來,自己只供應自己需求。然後生活進步,進而分工合作,於是士農工商,各執其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相互合作,共求生活進步,文化於是發展。但人類生活最高目的,不只是求飽食暖衣而已,當享受前人精神成果,以及獲得社會供給之後 ,必須回饋社會,為以後人類幸福而服務。為求精神生命永久存在,使創造發明後人之用,以增進人類全體生活。所以每人必須依個人才智高低,盡自己最大能力,犧牲貢勮,才能領悟人生的真諦。
   
反面而言,奪取雖然是由於需要,但其結果,則不堪設想。由個人而言,只知自己,不知有群體,一味巧取豪奪,泯滅人性,必然無法提昇人格,以致離群索,喪失個人生命。由社會而誩,人人不事生液,只想不勞而獲,則生產不足,供 不 應求,人人更虞我詐,法紀蕩然無存,社會紛沓, 進而妨害生產,最後生產萎縮,人人無物可取,社會結構必致土崩瓦解。由國家而言,人人只問個人利害、得失,不顧國家興亡,只問國家給我什麼,不問我給國家什麼,貪生怕死,苟且偷安,則國家本體喪失。   國父曾說:「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仁義道德互助之用。」足見,奪取者,破壞社會國家結構之大敵。
   
國父高瞻遠矚,看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繁榮,必須人人以服務為目的,不以奪取為目的。人人有德性,服務的思想,群體生命才有穩固的基礎。只為個人的利益,而喧擾不休,不僅喪失人性,個人則在社會解體下,也無法依存。因此,個人的生命既是渺小而微不足道,必須不停的貢獻才力,服務社會國家,才能掌握生命意義。只要人人抱持「服務即生活,生活即服務」之宗旨,以服務人類為目的,以互助合作為生活依據,發揚「犧牲即服務」之精神,去自私自利之私見,必可增進人類幸福生活。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什麼是空?

【南懷瑾上師法語: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大家喜歡講空,什麼是空?空是形容不住,不是你去空它,是它要空你。你打坐求空,覺得空了,清淨了,都是在假造妄想,那可不是空。你不打坐呢?空就沒了嗎?空者是念念自性空,不是你去空它。這個道理不懂的話,你坐一萬年也枉然。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個個都有佛身;你找到了這個身,你就成功了。禪宗所追求的所要悟的,是悟這個身,就是法身。法身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我們真正的生命,而我們都找不到。法身並沒有藏起來,它就擺在你肉身上,但是和肉身沒有關連,可是它又隨時在這裡。你找到了這個身,就證到了法身佛。這是個要點,學佛追求的也就是這個。
要讓人證得菩提,明心見性了,才算是徹底度人。退一步說,就算沒有讓人大徹大悟,至少要能夠讓人曉得修學菩提的正知正見,才能算是度了人。
用我們上課作比方,所講的每一句話,一生一滅都過去了,的確是無常。是真無常嗎?我們能知之性卻常在,不隨時間過去蒼老死亡。昨天的事是過去了,但是我今天知道昨天的事過去了的這個,是不變的。
大多數人學佛都被宗教的神秘色彩,把自己的正見思惟染污埋沒了。你自我檢查,學佛有沒有求神通的心理成分?恐怕十個有五雙都如此吧?有這樣的動機,想證得菩提,是幾乎不可能成功的。《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遭紆曲」,動機不正確,方向就不對,所以不會得果。
佛經常說如如不動,大家要參究。如果以為心中有個不動的,你已經動了,動了那個不動的。你感覺到那個不動的境界,是第六意識所造的。如如不動好像是平靜的流水,你看著它不動,實際上是流動的;要不流動就成了死水,水停百日則生蛆,就成為最髒最有罪過的所在。此心要活活潑潑的,是無所住而生的。這個心念是清淨念,不思善,不思惡,連不思也不思的念。有一個不思善,不思惡的念,已經此心有塵垢了。
一切眾生自性本體本來沒有罪,沒有染污,本空嘛!前念有,後念即空;前念空,後念即有。空有念念不住,所以不垢不淨。世尊第一念動是佛境界,下一念動是魔境界;佛境界不住,魔境界也不住。本自不住,不是用理去修的。你有修相,要求空,就是客塵煩惱。
佛曾對比丘說,你的生、老、滅都在這一念、這一剎那,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假如懂得這個,悟了這個就叫悟道。所以禪宗不是道理懂了,是要證到那個境界,得無生法忍,當下生而不生,滅而不滅,現在就是,哪裡去找得到?現在是什麼?現在是一念轉空,不要你去空它的,你造出來一個空,是第六意識境界。是它來空你的,你想停留也停留不住,過去不可留,未來還沒來,一來變現在,現在也不可留。所以本空,不要你去空它,本來空你的。懂了這個,可以得無生法,懂了無生法,才真可以得到佛菩薩的授記。
無生法是真正學佛的正位,不得無生法,你一切的修持都沒有入正位。所以菩薩在正位中,也無所謂受記,也無所謂得到了什麼大徹大悟。我們上午講藏密的方法,把佛像都壓在下面去了,這是什麼道理?是表法,破了人的法執,不但無我執,也沒有法執;有一個佛,有一個法在,你還沒有真解脫。真正得到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了大徹大悟無上正等正覺,是沒有覺得自己是悟了的。覺得自己已經大徹大悟了,他就已經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因為無我相也就無所得。
在座的各位都有相當的學歷,還有到博士程度的,你這些知識程度,是當初媽媽生你下來所帶的那一點呢?還是後來加上許多?從你有記憶到現在這麼多的學問,又懂了吃素、拜佛、念咒子、結手印,現在有了這些本事的心靈,和你剛懂事時的心靈,是一個還是兩個?說說看。
佛在《楞嚴經》上為波斯匿王講八還辨見,佛問波斯匿王幾歲了。王說:「六十二了。」佛問:「你是幾歲才看到恆河的水?」王說:「記得是二歲時,母親帶我去拜祭時看到的。」佛說:「你現在六十二歲,由小孩變成壯年,又變成老年,雖然你的外形轉變那麼大,且不管眼睛老花,但你看恆河的水,那個能看的,同二歲時能看的是不是一個?」王說:「當然是一個。」佛說:「能見之性沒有因年齡而有差別,見性是常在的。」所以,你現在能思想能記憶的心,這一念,它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啊!要把握這個道理。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說法,維摩居士問彌勒菩薩,你是一生受記嗎?換句話說,你受記是下一生嗎?真的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嗎?過去現在未來,昨天今天明天,是人因為物理世界晝夜的不同,自己劃分出來的。你昨天知道肚子餓了吃飯,今天也知道,明天也知道,這個能知之性沒有時間,沒有前生後世,緣起性空。
所以我們活著,不管是前看後看,一切皆空,都是偶然暫時的存在。維摩居士這裡講「如生」、「如滅」,要特別注意,我們活著是好像活著,那個真我在哪裡?你始終沒有掌握到,那麼這一生就都是假的,不是你的。那麼死了是真死了嗎?也不是的,因為如滅。如生也如滅,如去也如來,所以叫如來,也就是自性。如來這個翻譯很妙,也可以說來如,好像來了,無所從來也無所從去。釋迦牟尼佛好像現在不在這個世界上,走了嗎?沒有,無所去,無所不在叫如來。另外一個高明的翻譯是真如,真如並不是有個真,好像真的,也沒有假的。
「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如沒有死。就是大家現在坐著,我講,你聽,如生如滅,前一句話過了已經沒有了,空了。你說空了嗎?再說,還有,你還是會聽見。但是此中能聽之性不生不滅,緣起性空。要在這個地方體會,那你可以學佛了,可以參禪了。
「一切法亦如也」,不是你去不動不搖,不是你去求的造的如如不動,它本來是不動而如如,好像來了而沒有來,你活了二三十年,覺得只像是昨天的事,一切諸法皆如昨夢,皆了不可得。
在這部經裡,佛的十大弟子,都已成就了阿羅漢果位的,他們還都受維摩居士的訓斥,挨了罵,道理在哪裡?是見地的問題。我們學佛有見惑和思惑的問題,思惑是思想的結使,是障礙迷惑我們的,有貪、嗔、痴、慢、疑。這種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礙是靠做功夫修持,漸修而斷的。見惑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就是見解上、理上不透徹,不是修所能斷的,是要靠慧來斷。不是你功夫修得好,佛念了多少,打坐坐了一萬劫,只要智慧、見地不到,是沒有用的,所以見思二惑怎麼才能斷除,要搞清楚。
有的人功夫修得很好,學佛也學得很誠懇,都很對,但是不能算他悟了,因為見惑沒有斷,智慧沒有成就,就不可能證到菩提。思惑靠修所斷的,雖然有功德有善行有禪定。縱然修到四禪八定,境界之好,當然是很不簡單了,但是並未究竟超越三界;再進一層來說,修到現生小乘阿羅漢入滅盡定,幾乎是超出了三界,但還非究竟,最後還要迴轉來,回身向大乘再學。所以大乘的經典,像《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維摩詰經》《華嚴經》等等,多半的記載是偏向於見地方面的事。
見地要高是可以,但我們是根本還沒有登地,一點修持成就也沒有的凡夫,就是所謂博地的凡夫。地就好像是一層一層的樓,要想進入菩薩地,聽了這個佛法很簡單,好像都理解了,然而思惑的貪、嗔、痴、慢、疑結使根根,一點沒動搖,那是一點用都沒有,依舊在六道輪迴打滾。甚至更慘的,有狂見而沒有真修持,修所斷的沒有到,不要談見所斷。即使你三藏十二部都背得出,生死來的時候也抵不住!那種四大分離的痛苦,你沒有修持是毫無辦法的。我年輕的時候也自以為都懂了,慢慢曉得嚴重就不敢狂妄了。我用自己吃過苦頭的經驗教訓你們,要求證到了,才是真懂,你思想理解到了沒用的。
《維摩詰經》是對已經有成就者在見地上的呵斥,我們要特別注意到這一點,否則也不用講這本經了。我們學佛的人,曉得悟道成佛是如此之難,不如走條快捷方式,好好念佛去。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免得自己在輪迴中迷了路。到極樂世界並不是成佛了,是好好去留學,在那個環境有諸佛菩薩隨時講法,也不要交學費,也無風吹雨打,多好多方便。這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否則聽了《維摩詰經》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學禪的人離不開《維摩詰經》,但是一兩千年來,多少學禪的人,修持不到家的,最後還是要入輪迴。我特別提出這一點,要注意!
什麼是菩提?現在告訴大家,哪裡不是菩提?一切都是菩提,世間法沒有哪一點不是菩提,只要當下能夠悟了就是。所以《維摩詰經》可以研究,也可以不研究。研究而不好好修持的人容易起狂心,以為道理懂了就對了,我再告訴大家一次,只懂道理是沒有用的。
節錄自南懷瑾老師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阿彌陀佛
~轉載~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關愛眾生全方位修行

修行就是盡力去關愛眾生
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
如此可以讓自己的生命更具有光彩!
========================
真正的修行,不只是在道場,不單是在寺廟中,而是不能離開群眾,因為道場大多數是一片祥和,溫馨,很難有像廣欽老和尚的突擊檢查…震撼教育……剛剛才稱讚您幾句話,又馬上給你撲克臉,你可以受得了嗎?呵呵…
然而,人生修行的考試幾乎都是來自於
有利益關係之中所產生的 。
有尤其是最熟悉的家人,最恩愛的夫妻,
甚至最被看好的情侶們,因為最難修煉的
課題總是存在於親密關係中,讓人無法拒絕要求。
修行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拜佛,讀經書,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脾氣、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樣的修行是沒有效用的。
工作環境就是最好的道場,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心。要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制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把自己服務對象視為父母眾生,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關心他們,理解他們,體諒他們,願意做眾生的牛馬…畢竟菩薩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我們想要沒有痛苦,就是脫離利害關系,因為沒有利害關係,所以得失自然不存在,哪裡會傷心難過呢!
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去奉獻的時候,這就是你的修行,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你的事業、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會順利。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他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要永遠記得一句話,就是「功不唐捐」,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宵夜,但老天也沒有遺漏誰的功勞…只要我們真正相信因果
種下的因,絕對不會遺失!
兒孫,家人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你執著誰,誰就會讓你傷心,一切都要看成如夢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棄,該做的責任還要去做,還要做好。
人生如同一場戲,戲已經開場了,你就要演下去,知道自己是在演戲,哪裡有真的夫妻?哪裡有真的兒女?即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戲當真,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我的家鄉沒有貪心路,愚痴巷,憤怒弄……只有閃閃動人的霓虹燈,哈哈!
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有什麼可執著的,有什麼可計較的,少說一句又能怎樣?退一步又能怎樣?
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為對方考慮。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不但三寶會加持你只要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誠意地去做,突然會驚覺,一切似乎都已經安排好,就擺在眼前。對我的歷練,也知道佛菩薩的考驗都是那麼剛好,沒有多一些,也沒有少一點,恰如其分呢!
端看…怎樣對待別人,別人雖然不一定報恩,但是至少不會障礙自己的善意。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
相信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工作當中,習氣就是那麼容易爆發出來,好像別人都要遷就我一樣呢!作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學佛難在持續進行,要有續航力就要隨時補充心中的營養—慈悲為懷。
阿彌陀佛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好運好命修出來的,進來看看你就明白了】

常見人埋怨自己運氣不好或命不好,但很少有些人去想如何讓自己變得好運好命。
其實後天的行為會對一個人的命運起到決定的作用,一個好命的人如果多做惡或多做不利的事,那好命也會變成壞命,一個壞命之人如果多積善多行德,那壞命也會變成好命。
建議多保持以下心態或行為,可以讓自己行好運,可以說;福雖未至,禍已遠行。
  一;常報有感恩之心,以快樂之心去看世界,去看人生。
  二;如果內心是陽光,就會看到陽光,內心陰暗的人也只會看到陰暗。
  三;拋棄自己心中的惡念、戰勝人生欲望和名利的誘惑,你會發現周圍的人會因你的善良而非常友好。
  四;改變自己的心性,調整自己為人處世的態度,修美自己的心,命運也會得到改變,林肯說過;人過四十要對自己相貌負責。
  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六;許多事沒有對錯,有的只是欲望,屁股坐在哪個凳子上,就會說哪邊的話。
  七;堅信命是可以改變的,堅信自己可以擁有好運。
  八;人生在於嘗試,如果自己不想做改變命運的嘗試,那又何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一個人的運就是一個人外在的發展條件。風水開運的意義在於給人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用傳統的話說就是給你帶來更好的天時、地利和人和。而修心造命其實就是最好的風水開運法,內心的善就是最好的風水!要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擴大自己的心量,構建自己的人生格局,不過常見有些人整天唉聲歎氣,怨命運的不公,卻從不反省自己,是否做了努力,是否主動去改變自己!

儒家經典《易經》的開篇就有兩句話,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二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就是儒家基本的人生態度,也是改變命運的方法。
自強不息要求我們在人生的過程中要不斷提出新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斷走上新的人生征途。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人生格局,從平庸走向成功!
分享讓您快樂,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