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




【有時有理由不一定要解釋】



 



剛開學,系裡有一位新進老師宣布喜訊,雖然包禮金是看交情,是個人的自由,但是依照慣例很少有不包紅包的。


可是這次因為有一資深的老師,並沒有和大家一起送禮,雖然表面上同事大多隱忍不說,卻常私底下議論紛紛,有老師認為他早結過婚,小孩也生過了,賠本的生意自然不肯做;也有老師認為他平常就節省,省下紅包也很正常;但我卻有另外的想法。



 


⋯⋯記得有一次帶著學生搭捷運從台北到淡水,因為假日人多,很多人只好用站的。門邊的位子坐著一位長髮女孩微低著頭,清秀的臉龐,一襲淡綠色長洋裝,把夏日擁擠的捷運點綴的十分清涼。到了劍潭站有個阿婆背了兩大包東西上車,滿頭大汗東張西望找位子,就站在女孩面前,女孩抬頭看了阿婆一眼,旋即低頭玩弄手上的皮包帶子,似乎沒有讓位的意思。於是我便故意轉身問學生:「在車上遇見老弱婦孺要怎樣?」學生馬上回答:「要讓座!」



我一向認為機會教育是很有用的,於是便用眼角餘光瞄向她,發現她將手上的帶子順時鐘纏啊纏,又逆時鐘的回復原狀,頭卻低的更低,但是還是沒讓位的跡象,像是作錯事的小孩挨罵,只是低著頭,卻不肯道歉。到了紅樹林站,女孩起身準備下車,這一幕讓我終身難忘。


車門打開後,她跨出了右腳,左腳卻在離地後向外畫一個弧,才勉強跟上右腳。



女孩沒有回頭,只是低著頭,努力讓左腳跟上右腳,但是對他的誤會,我卻只能用眼光道歉。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對每一個人說明理由、解釋情況,尤其是對不認識的人;所以可能被誤解,會遭譏笑。沒有讓位的女孩,怎麼跟陌生人解釋她的情況?將心比心,我相信沒有包紅包的同事有他的理由,卻不一定要向我們解釋。



很喜歡這則故事,是因為它提醒了我--不該用自己的眼光和框架來看待世界。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想的這樣或是那樣,或許自己本身是委屈的;可是多替別人想一想,自己的人生會好過一點。我們沒有辦法對所有人解釋,所以我們做事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但,只問良心真的就可以了嗎?每每看到一些朋友彼此產生了誤會,看到一些朋友間的爭執,我都在想這個問題。


或許,好朋友間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但我相信,好朋友間的體諒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的體諒讓彼此間的相信不是盲目的相信,「我相信你不會是這樣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有好的理由!」


這是肥皂劇裡常見的對白,卻也反映出一些人生的道理。


於是,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我感覺可能會讓朋友誤會的生活片段,我也會在事後主動解釋。


因為瞭解,所以更能彼此包容。


當我知道朋友的個性是如何,對於一些事情便更能淡然對待;當我知道朋友介意哪些事情,我也更能體貼他,不去做這些事情。有些理由,我會解釋,我會道歉。


有些事情,我無法解釋和道歉的,我會用笑容以待。


我相信真正的朋友會瞭解這個笑容的意義,然後等待著我的解釋。


別讓真正的朋友錯身而過,沒有人能真正懂你在想什麼,適時地解釋,是對朋友的體諒,適時地信任和等待也是。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誰說不是

 

一語驚人

 


 






























                                
1. 人不可能把錢帶進棺材,但錢能把人帶進棺材。


2. 當你覺得保守一個秘密比傳播一個秘密更有價值時,你就成熟了。


3. 智力測驗就是看你笨到什麼程度。 

4. 偷一個人的主意是剽竊,偷很多人的主意就是研究。


5.兩個男人追一個女人,用情淺的那個先放棄; 
兩個女人追一個男人,用情深的那個先放棄。 

6. 古代愛情故事多,當代愛情事故多。 

7. 女人應該注意這些信號: 
他殷勤,那是他剛剛愛上你; 
他笨拙,那是他深深愛著你; 
他從容,那是他已經厭倦你。 

 

8. 婚姻的難處在於我們是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卻和她的缺點生活在一起。


9. 旅行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去。


10. 男人的法定結婚年齡是22歲,法定當兵年齡是17歲,這說明女人比敵人還難對付。


11. 還能衝動,表示你還對生活有激情,總是衝動,表示你還不懂生活。 


12. 人生最殘酷的地方是人只能年輕一次。 

13. 幸福是什麼?醫院沒我家病人,牢房沒我家犯人。 


14. 很多人連自己的鄰居都不認識,卻對地球外有沒有外星人極為關心。 

15. 
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不要相信在你成功的時候給你鼓掌的那雙手 
  
要永遠記得在你摔倒的時候把你扶起來的那雙手 

大風無法撼動一座山




大風無法搖撼一座山



當別人對你說了一些刺傷你的話,批評你、羞辱你,你會怎樣?


你會火冒三丈,氣呼呼地罵回去,或是忍氣吞聲地強壓下來?然後呢?


你是否會愈想愈氣,整個情緒都大受影響?


有天,佛陀行經一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


佛陀站在那裡仔細地、靜靜地聽著,然後說:「謝謝你們來找我,不過我正趕路,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我必須趕過去。


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


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耳朵所聽到的話,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其中一個人問佛陀:「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


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你卻沒有任何反應!」


佛陀說:「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應的話,那你來得太晚了,你應該十年前就來的,那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


 


而,這十年以來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己經不再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


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是的,如果有人對你生氣,那是「他的」問題;如果他侮辱你,那是「他的」問題;如果他粗暴無禮,那仍是「他的」問題。


 


因為他要怎麼說,怎麼做,那是「他的」修養,你能怎麼辦?


讓我再重複一遍佛陀所說的:「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


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你是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曾聽過一則故事─有個人每天都固定向某報攤買一份報紙,儘管這個攤販的臉一向都很臭,但他還是每次都對小販客氣地說聲謝謝。


 


有一次和他同行的朋友看到這情形,便問他:


「他每天賣東西都是這種態度嗎?」


「是的。」「那你為什麼還對他如此客氣?」


那人回答:「我為什麼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是啊!


我們為什麼要讓別人的表現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呢?


 



人生就像胡琴的兩根弦,有人可以拉出美妙的旋律,有人卻只能拉出兩個單音~~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膝蓋養生

 


很不錯的保健資訊,請三、四、五年級同學都能研讀一遍,或許能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


 


走路曬太陽遠離退化性關節


 


根據統計,全台灣年逾50歲的中老年人,每2人就有1人罹患不等程度的退化性關節炎,一走路就痛,不少人因而整天待在家裡,一動也不敢動,導致症狀惡化速度加快,最後真的走不了。⋯⋯「這是個錯誤的觀念。」


 


高雄醫學大學骨科副教授陳勝凱指出,每個人都會老化,關節也是一樣,使用到某種程度後,就會因磨耗而退化。一旦出現這種又名骨關節炎的退化性關節炎時,患者必須要有正確認知,才不會讓症狀急遽惡化下去。


 


陳勝凱表示,正常人骨頭與骨頭接觸的地方,就是關節軟骨,正常的軟骨組織光亮平滑,但隨著年紀增長,軟骨過度磨耗,軟骨碎片掉入關節腔內並在關節腔內刺激關節囊,製造過多的關節液,引發紅腫熱痛,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從光片看來,正常的關節軟骨面平滑光亮,一旦關節磨損,就會出現凹陷。


 


有些病情嚴重者,軟骨磨損的附近甚至會有骨刺增生情形。不管怎樣,關節炎通常以四大症狀表現,一是疼痛;二是關節變形、腫脹;三是晨起感覺僵硬,下床運動後,症狀稍稍緩解;四是關節活動時會有聲音。


 


就疼痛這項而言,如果是O型腿的人,身體重量大都落在關節內側,這個部位較易出現磨損及疼痛。


相反的,X型腿的關節疼痛幾乎都出現在外側,且腳愈歪,變形愈厲害,也就愈痛,少有例外。


 


運動增強軟骨海棉作用;陳勝凱說,軟骨就像一塊吸滿水分的海棉,當我們走路時,腳往下踩那一刻,身體重量往下壓,軟骨裡面的關節滑液就會被擠出;腳往上提,來自身體的重量消失,關節滑液又回吸到軟骨裡面,形成一個動態平衡。就在關節滑液進進出出之際,營養成分才能進入軟骨組織裡面,維持軟骨的健康。


 


問題是,大多數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一來怕痛,二來也擔心運動會增加關節的磨損,不敢走動,整天就坐著不動,軟骨缺乏關節滑液帶來營養成分的滋潤,時間一久當然出現更大的問題。


 


為此,陳勝凱提醒民眾若出現上述四種症狀時,就應特別留意,並去除損關節」的錯誤觀念。他強調,適度的運動可增強軟骨的海棉作用,藉著不斷流進流出關節滑液,既可帶給軟骨營養,保持濕潤,關節周圍的肌腱也會增強,減少軟骨磨損的機率。


 


在所有運動中,陳勝凱認為走路是中老年人最佳的選擇,如果覺得自己的平衡感還不錯,騎自行車、跳舞、游泳等有氧運動,也不妨試試看。但他強調,這些運動應融入日常生活中,不要一曝十寒,而應隨時為之,但若正處於關節疼痛之際,就不要勉強去運動,以免症狀更加惡化。此時,不妨以「三隻腳」來替代兩隻腳,拄著枴杖來分擔身體重量,讓軟骨及關節獲得更充分的休息。


 


每天至少應走路半小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任蕭國川也認為,屬節律性運動的走路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最佳選擇,每天至少走個半小時,如果持續走12個小時以上,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當然可以繼續走下去。


 


如果有更多時間,他建議患者定期到健身中心,請教練協助訓練股四頭肌的強度。蕭國川解釋,股四頭肌是大腿膝蓋周邊的大塊肌肉,愈強壯,愈能吸收膝關節撞擊的力道,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游泳及騎自行車,也是相當好的運動。蕭國川指出,患者在水中游泳時,受到浮力影響,關節受力較小;騎上自行車,大多數體重落在臀部,膝蓋受力較少,也不失為不錯的運動。


 


多曬陽光防止骨質流失在日常運動之餘,陳勝凱建議這些患者也要多曬曬太陽,因為陽光可將維生素D活化為D3,增加鈣質吸收,有效防止骨質流失,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出現。


 


當然,除了維持適當運動,蕭國川建議早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試著服用硫酸鹽葡萄糖胺製品來減少軟骨的磨損。從多年來的臨床觀察,他發現三分之一患者吃了這類製品後有效,可少受點苦。


 


如果您收到別人分享給您的好文章,不要吝嗇,您也可以繼續分享給好友,請別忘記我這一份喔!當我們用心對人時,有心人將以熱情回報您,希望我們都是用心的人,也是有心的人。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快樂來至於正向








 


不跟自己比,不跟他人比,


 


只知努力於現在,隨時準備著未來。



聖嚴法師法語:


 


我們應該常常問自己快樂嗎?真的快樂嗎?


 


快樂,並不是來自物質條件的刺激,而是內心真正的安定與平靜。 環保最重要的觀念就是「簡樸」,簡樸一點過生活,就是生活環保。


人的生命不可以物價來衡量,生命的意義是因人而異的。中國古人就曾說過:生命可輕於鴻毛,可重於泰山,就看你如何看待你的生命,但絕不是由身分的貴賤來決定生命的意義。




一個人如果生活得很踏實、很自在、很滿足、很快樂,不論貧富貴賤,都是很有意義的;如果生活得心思重重、愁眉苦臉、沒有安全感、永遠不滿足、身心不安定、精神很空虛,縱然前呼後擁、一呼百諾、穿金戴玉、貴為一國之君、富列天下第一,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


以佛教的觀點來說,人的生命有兩大任務,一是償還宿世所欠的債務,二是了卻宿世所許的心願。



佛法相信,我們的生命是永續的,不是片段的,有無數的前世,有無限的未來,現世今生,只是生命長河中的一絲漣漪。人的生命是最可貴的,償債、還願愈多,生命的意義就愈豐富,生命的價值也愈高貴。


如果既不情願償債也不希望還願,生命的前景也就會愈來愈黯淡、愈走愈艱難了。


如何面對起落不定的人生過程在面對人生的起落挫折時,我提供七種方法給諸位參考:


 


第一、 以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


 


第二、 凡事要做正面的解讀,並做逆向的思考。


 


第三、 時時踏實、步步為營,認清方向、全力以赴。


 


第四、 感謝順緣的幫助,感恩逆境的訓練。


 


第五、 不跟自己比,不跟他人比,只知努力於現在,隨時準備著未來。


 


第六、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第七、 未雨綢繆、再接再厲。尊重生命、善用生命。


 


最後,我要特別強調:「凡事要做正面解讀、逆向思考。」


這兩句話很有用,是我一生的體會,也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順著你一貫的想法,或附和人云亦云的觀念,而要做逆向的思考。


我經常這麼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如果人也不能轉,只要你的心轉、觀念轉變,就能柳暗花明。」


遇到順心的事情,不要沾沾自喜,不要得意忘形;遇到挫折與不如意事,不氣餒、也不要垂頭喪氣,只要觀念一轉變,就是柳暗花明了。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一個無所事事的年




歸零:一個無所事事的年


 


林谷芳說,時間若變成生命的正數,你就是個道人。



 


「年所代表的,就是休歇兩個字。」



傳統過年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休歇,在休養生息之中,有著人情蘊藉,自我反省,還有對這一整年來經歷的體會,並直承來年。


對林谷芳而言,這就是「年」的意義。


 


 


年,有轉動生息的能量 「年,是一種儀式。」



林谷芳提到,「儀式」是特定時空下的特定行為,可分「前行」和「正行」兩個成分,前行是從事儀式之前的準備過程,正行則是儀式進行的各個步驟。


 


以往的過年,會從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就開始準備過年的東西,這就是年的前行,藉此將一般的生活氛圍、平常的身心狀態,逐漸過渡到符合此儀式的狀態;而正行則包含吃年夜飯、發紅包、拜祖先……等。


有了這兩個部分,年才會產生一種轉動生息的能量。


 


為何要過年?


因為,人總會感到疲乏,總是在不斷地追逐之中忘掉生命中的可能性以及最珍貴的事,所以需要回到原點。


 


「年,是一個提醒與歸零。」這是年最重要的意義。


年可以讓人回到「原點」,就是一種年度的歸零。


林谷芳要大家想像,在農業時代,有許許多多困頓的人家,年給了他們休歇,賦予他們對新年的冀望,如果沒有了年,面對貧窮的生活,他們該怎麼辦?


如何能有力氣擔負起無窮無盡的磨難,繼續走向來年。



年,應匯聚眾人的願力


 


「年」提醒我們,在觀點和態度上,變得更寬闊、更溫潤! 現在社會雖然已經變了,不過前行、正行的形式可以改變,但是原點、前行、正行的概念跟它具備的條件必須存在。林谷芳以現在每年舉辦的跨年晚會為例,他認為缺乏了「年」這個儀式的前行與正行,如果能夠凝聚社會對這一年某些共同的看法、期待,將期待聚焦到一個共同的祈福行動,最後再慶祝、狂歡、跨年,年才能夠重新對大家產生意義。


 


歸零:一個無所事事的年


在「年度漢字」票選的行動上,林谷芳看到了一種可能。年度漢字代表著大家對這一年的總結與思考,它投射出所有人的心願,如果主辦單位能夠將之化為一個儀式,例如透過一個撞鐘的儀式加以揭示,而不止是透過網路、報紙來發布,甚至最好還在一個地點掛著許多人的願望,就能匯聚眾人的願力。


 


無所事事是好事



對一個禪者來說,不會有那麼多的世間的期待,所以林谷芳當然不會採取傳統儀式的做法來過一個年,但就如同世間法一樣,需要平息與歸零。


從歸零兩個字來看,更接近「禪」的意義。


「禪是生命的歸零,把所有一切都放下;而歸零,就是無限。」禪原本要求時時歸零,但在人世間畢竟有種種因緣,有一個「年」,可以讓我們時時回頭觀照是件好事。


 


年要怎麼過?


林谷芳覺得重點不在過個好年,而是要「過個無所事事的年」。不論看書、喝茶、訪友、旅遊……,不妨做點過去這一年沒做的;但不應有世俗的期待。


訪友,是因為人情的溫潤,不一定非見到朋友不可;旅遊,是因為要直接面對山川,不一定非看到什麼。


過個無所事事的年,懷抱著不一定要期待什麼的期待,那麼,對年就真有那麼一點美好的期待了。



 


把時間變生命的正數



林谷芳覺得重點不在過個好年,而是要「過個無所事事的年」。


 大家都知道要歸零,但為何又會年年積累,無法歸零?林谷芳認為是因為眾人不懂得「轉」。


人不能用單一的態度、單一的觀點、單一的對自己人生的期許,去看單一的時刻。


要能歸零,就要能常轉,曉得時間之轉、事物之轉、生命之轉,也就是佛家所言的「萬法無常」。


 


「年,也是一種推移,推移就是轉。」


春花夏鳥秋楓冬雪,一日有一日的體會,十年有十年的風光,必須讓時間變成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參照。過年,除了提醒我們歸零之外,也在提醒我們轉。


所以,在過年時無所事事之中,體會四季之轉、體會從年輕到現今之轉、體會去年與今年之轉,則在年的休歇之中,必然升起一些觀照。


 


生命,就是在不斷地推移,在轉;年,不但提醒我們休歇,也提醒我們時序之轉。過年,有人覺得又老了一歲,但其實不需要害怕老。老,可以是很客觀,年紀大的就是比年紀小的老,它可以不必帶有任何先天的、負面的價值。所以要明白道俗之間的分別很簡單,過中年之後,只要時間變成你生命的正數,你就是個道人;若是時間變成你生命的負數,你就是個俗人。


凡夫俗子,總是跟時間拔河;一旦跟時間拔河,就注定是輸家,而且還會愈輸愈慘。


 


有人問林谷芳:「習禪幾十年,你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這麼回答:「我四十七歲的時候可以很直接地告訴你,四十七年來我今年過得最好;四十八歲的時候也可以告訴你,四十八年來今年最好;今年我六十二歲,我還是告訴你六十二年來今年最好。」


林谷芳說:「人要能把時間變成生命的正數!」


 


你不是又老了一年


 


為什麼做得到?因為能通曉時序之轉。


畢竟所有的事物都不能操之在我,唯一能操之在我的是自己的觀點、態度;當生命不斷地在轉,「年」提醒林谷芳的,是在觀點和態度上,變得更寬闊、更溫潤。


「記住!你又過了一年,不是又老了一年。」


林谷芳如是說。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農業社會冬天是休耕,適合過年;而現今,年在冬天也有其意義,冬天冷冽,重裘加身,人自會往內觀,年配合此氣候恰恰好。


 


日本一休和尚在京都珍珠庵的禪房,窗牖故意留了一條縫讓風透進來,如此道人才不會沉溺在自我編織的安逸之中荒唐度日。林谷芳提醒我們,過年圍爐,正因為外頭嚴寒,所以更覺得家中溫暖;年因為寒氣而帶來了靜觀,這也正是它跟其他節日最大不同之處。


 


 


不亂,不惑,自然知道


 


「我喜歡在冬天裡,一襲輕衣,讓肌膚接觸寒涼……」當林谷芳這麼說,筆者忍不住喃喃念著:「我也想這麼做啊,但是會覺得冷、會感冒!」「這一個哲學命題,妳參參。」他笑道:「『我』覺得『我』很冷!這第一個『我』是不冷的,因為第一個我是『鏡體』;常在鏡體裡,就不亂;不亂,就不冷。」


 


一個道人,除了不亂,還要能不惑。


「只要不為所惑,在哪個時間該轉,自然知道。」


所以林谷芳總能在最適合的時機放下,放下一個職位、放下一些事務,不是憑算計、用心機,而是憑直覺、用直觀。他提到,賈伯斯就是受到禪的影響,常憑直覺做事,卻總能在事業上下最準確的判斷。


能憑直覺做事,是因為有直觀的能量;在直觀的世界裡,在該來的時刻,便知道。


林谷芳強調:「年,正是直觀產生的時刻。」


 


今年過年除了在台灣的家族聚會,林谷芳還將到杭州西湖的小樓,靜靜地體會冬日的寂靜。而我們呢?也許可以嘗試用生活大師教我們的新觀念來過年:「在休歇之中,要能體會生命的推移,要能接納時間之轉;那麼年紀愈大,生命愈鬆……」過一個讓生命放鬆的、無所事事的年。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國外僧對水陸法會看法



一年一度的水陸法會即將開始了!


許多菩薩都非常期待,但是對法會不熟悉的人,是否有些猶豫呢?法會究竟是不是迷信的宗教活動?


讓我們透過西洋僧的眼睛來看一看。


---------------------------------------------------------


出家第一年適應不良症候群


成為漢傳佛教宗教師,讓從小在西方成長的常聞法師,


⋯⋯不僅面臨東西文化的衝擊,東西方對佛教不同的認知,也帶給他很大的震撼。從一個獨行俠變成僧團的一份子,要與大眾和合,又要參加法會梵唄,也令他生起煩惱,他如何觀照與克服,度過出家生活的第一年?



文/釋常聞(法鼓山美國象岡道場監院)


    中譯/法鼓山國際編譯組


 


出家的第一年,我同樣體驗了佛法的衝擊,佛教在臺灣的修行方式,與美國主流的西方佛教徒非常不一樣。


即使那時我在紐約東初禪寺當義工或行者,東初禪寺也很難被歸類為「主流」的或「西方」的團體,因為大部分的會員或信眾都以講中文為主,雖然有為西方眾開設的課程,也有一些西方信眾跟著聖嚴師父學習。


 


佛教認知大不同


 


以我為例,還是以參加禪坐和禪修的相關活動為主,在所接觸的其他佛教團體和佛教著作,也多數著重在內在的觀照和自我覺醒方面。我認識的大部分西方眾對佛法修行的興趣是,如何在他們的生活上產生影響,以及尋求離苦得樂的自我解脫之道。當然,一個人無論如何修行,還是必須依靠佛、法、僧三寶,但在西方特別著重視經由自我的努力去了知自己的佛性,並且以禪坐為入門的方法。


 


今日,即使在美國鄉間,農夫或工人們都聽說過禪坐,或自己的某位友人在修行打坐,或者沒有什麼接觸,但至少對禪坐心存好奇,而不排斥。在美國,愈來愈多的醫院和醫師推薦病人,用禪修來配合他們開出的處方藥和特殊治療方式做為正式的醫療。我對佛法產生興趣,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衍生出來的,即使我覺得自己和中國文化有很深的連結,但還是偏重在禪坐、禪觀的領域中,並且視禪佛教為漢傳禪法的珍寶。


 


可是到臺灣後不久,我了解到臺灣的佛教並不重視禪坐與觀照。即使現在臺灣人對禪坐似乎比以前更有興趣,但大部分的佛教徒還是著重在宗教信仰的活動,參加法會(包括念佛和唱誦)與拜佛的人數,遠超過參加禪修的人。


 


讓我們來看看,多數佛教僧團是如何獲得財務收入,來推展支持禪修和學佛的弘法工作。結果是,大部分來自於法會收入,極少部分來自於禪坐班和禪修活動。我對這種情形感到十分驚訝,也有些失望,因為我以為身邊的師兄們都是熱衷於禪觀修行的──特別是禪坐。我以為出家人除了每天的例行工作之外,應該花更多時間在禪坐和佛法方面。但是到了臺灣之後,我發現出家人也花相當多的時間在練習梵唄和舉行法會上。


 


那時候,我對法會抱著非常負面的觀感,它讓我回想起與家人一起上教堂的日子。還是孩子的我痛恨上教堂,對禮拜上帝,或奉獻生命給他和他的旨意也沒興趣。


 


克服經懺的煩惱   


然而佛教法會的內容絕對不是有神論或一股信仰熱情,相反地,它是一種佛法的修行,經由對三寶產生的信仰,透過拜懺、發願、持咒和誦經,來培養善的種子。不過我仍然覺得這種虔誠信仰的修行方法,不是我所追尋的。我無意尋求阿彌陀佛的幫忙,對於「淨土」法門也完全沒興趣,觀世音菩薩看起來很慈悲,但我並不想麻煩他。所以每當我參加法會時,內心其實是非常的煩惱。


 


一開始由於沒興趣,我常覺得很累,總是不想跪拜和禮佛,場地往往很擁擠,禮佛時必須非常小心以免撞到前後的人。唱誦通常由女眾法師帶領,參與者也大部分以女眾居多,所有唱腔非常低,即使我試著唱,也很難從嘴裡擠出一點聲音,自己覺得好像被關在刑房裡受到折磨,我非常不喜歡參加,結束後方有被釋放的喜悅。


 


花了不少時間,我才克服了參加法會的厭惡感。直到更懂中文以後,我才清楚明白這些儀軌的內容,了解到內心要同時起觀和納受。我也發現有些法會的內容是由禪師們所寫,例如「三時繫念」的儀軌就是中峰明本禪師撰寫的!


 


從我了解唱誦和念佛是一種非常好的修行法門以後,便開始喜歡它了,它真的是培養安定和增強心力的好方法。我們的梵唄指導法師是廣慈老法師,他的聲音非常好,聽過他的錄音指導後,我對唱誦的態度變成欣賞和珍惜了。


 


多年後,當我聽到大陸出家人的梵唄時,我終於發現漢傳佛教的唱誦是非常有內涵而獨特的,專注和用心地體會其中的細節,對於開發微妙和純淨的心行是非常有幫助的。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更多這方面的體驗。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長途電話元旦起消失



台灣已無長途電話



但須重新設定--設定後下個月1日起生效。


遲至今天才設定的人,各位虧大了!


台灣已經沒有長途電話,打澎湖、金門都是室內電話,請告訴家人!


 


電話費再次降價66%


 


101.01.01.開始


電話費再次降價66%, 提醒您趕緊更改!


&! nbsp;中華電信室內電話改成『 5分鐘 1.5元』


 


好康:


電話費再次降價66%,提醒您趕緊更改! 真的5分鐘 1.5


電話費再次降價 !! 分享 中華電信電話費降價 ~ !


上次是『三分鐘 1.6元』, 這次 !! 改成『 5分鐘 1.5元』,又降價了!


費率又改了! 大家快做更改哦!


中華電信室內電話改成『 5分鐘 1.5元』, 但是中華電信每次都不公佈


 


還要自己去公佈欄看,


收到這封 mail 後大家快打語音! 電話做更改吧,


每支室內電話的原本預設為3分鐘 1. 6元, 設定後將改成 5分鐘 1.5元!


說實在,差很大!


如何修改設定 :


1. 拿起家裡的室內電話撥打 1200 進入語音系統 !


2. 然後按 1 ,選擇「室內電話費率選擇」


3. 再按 1「設定室內電話選擇」


4. 接下來輸入你家的電話號碼,正確按 1


5. 接下來按 2「選擇基本型?


6. 再來按 3,系統會提示 :「選擇 C方案,每 5分鐘 1.5 元」 再按 1 後就完成!


7. 最後恭喜你囉!


修改完成, 從下個月 1 號起開始使用新方案計費。


.C方案針對通話量大的用戶較划算.因它的月租費不同.


A1方案月租費75.C方案90...僅供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