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與「包容」很類似,但兩者之間仍有很大的不同。「關懷」是指單向對別人付出關心,不一定能夠包容;如果能進一步把心胸敞開、接受他人,才是「包容」。 若能真正放下一切,就能包容一切,擁有一切。
包容,就是要為對方著想,設身處地的將他人當成自己來看待,也就是感同身受:當別人成功時,等於我自己成功,我願意為他讚歎、欣賞、歡喜;當別人誤會、批評、打擊、折磨我,使我感到非常痛苦時,不但要諒解他,還要進一步為他設想。⋯⋯ 我們也不妨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他為什麼會打擊我、批評我呢?」
可能他有他的立場、有他的原因,如果這些原因消失了,或許他便不會站在這樣的立場,也不會再這樣對付我了。
例如,狗一定是為主人效忠的,所以狗在主人面前咬別人、吠別人時,都應該被諒解,因為牠是不得已的,牠一定要與主人站在同一陣線上。狗為了保護主人而吠人,並不表示這隻狗是可惡的,而是牠所站立場的緣故。
包容可以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別人並沒有打擊或傷害你,只是對方能力比較強,如果你能欣賞他的長處,真心讚歎、尊敬對方,那就是包容。所謂「見賢思齊」,如果真能如此,你將來也會成為一個賢者。
第二個層次,對方站在敵對的立場,用明槍暗箭等方式來對付你,在這種情形下,要包容他自然比第一個層次還難。
第三個層次是最困難的。你對他無微不至地關心,但是他不僅不知感恩圖報,還恩將仇報,在這種情形下還要包容對方,那的確是難上加難的事。
一般人大多只能做到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大概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第三個層次。所以,真正的包容是相當不容易的,內心要接納一個異己,就像眼裡要容下一粒砂子般困難。所謂異己,就是立場與自己不同的人,或是競爭者。
一般人在彼此對立的情況下,或是遇到比自己更強勁的對手時,就算對方不一定會打擊你,你也會因為對方讓自己相形遜色,而有妒嫉、打擊、中傷對方等排拒的反應。
其實,如果能尊重、讚歎對方,反而能表現出「英雄惜英雄」的度量;只不過,要做到這樣相當不簡單。
包容雖然很難做到,但是包容對於淨化心靈非常重要,如果能夠包容他人,心量便能無限寬廣,不再以自己的利益為主要考量。如果凡事都能為他人設想,自我中心就會少一點,也會少一點痛苦、少一點煩惱。
所以,包容心不但是一種修養,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享受。
我們主要是處理事情,但事情需要人來做,所以一定要能夠尊重、包容、體諒人的差異性;不要用自己的性格來要求其他的人和自己完全一模一樣,否則將難以和人相處。
要知道,一個團體之所以能夠成長、碩壯,是因為各種不同智慧的匯集與貢獻,絕非一人獨立所成。(法鼓山農禪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