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正確的修行觀念



有正確的修行觀念



(一)不為己求


 


可以為家人、親友、社會、世界、眾生求,但不為己求。


不為己求是最健康的修行觀念,否則容易產生各種不良後果。不為己求,可以把自己的問題擺下,問題就不存在了。


例如,血壓升高時,就為怨親債主念佛,願他們離苦得樂,自己也能消災免難。



 


(二)不求速效


 


個人的業有深有淺、有大有小,障礙也是一樣。


修行不能期望立竿見影、立刻藥到病除。


不能想著自己已經念了三天的觀世音菩薩、拜了一個月的觀世音菩薩,怎麼沒有用呢?


修行不求速效,即使沒有感應,心平氣和便是功效。



(三)心無所求


 


學佛的人,不為己求,不求速效,不顯己功,不為己勝。


修行就是自己的生活、責任,也是自己的本分、生命,修行是將自己的身心連在一起。


是佛教徒就有責任修行,修行不是為使自身得益,而在能夠影響其他的人,人人離苦得樂,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四)不選擇時間、地點


無時、無地不是修行的時間和修行的道場。


要提醒自己是三寶弟子,不要違背佛教徒的原則。


時時檢點身、口、意三種行為,一有錯馬上知道,立刻懺悔,念一句阿彌陀佛,希望下次不要再犯,要常常反省,隨時調柔自己的心。



 


具備以上四個觀念,即是走在健康、正確的修行路上,也是在做著自利利人的菩薩行。~本文摘自《法鼓山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