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學著控制我們的舌頭

不要急著說、不要搶著說,而是要想著說

·         別只顧說自己想說的,不顧別人立場
別只顧說自己想說的,不顧別人立場
1
有時我們所說的話,其實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說,何時說。
學習控制自己的「舌頭」

說話是人際溝通的最直接表現,懂得善用言詞去增進彼此的感情,減少可能發生的誤解和摩擦,這也是語言存在的最大意義。

不過,根據專家研究顯示,讓許多人最感困擾的地方,就是沒有辦法與陌生人或不熟識的人做好語言上的溝通。

也許有人有過這種經驗,當身處在陌生或公開的場合,有人要你上台說話時,往往緊張得說不出話來,或者變得神經質而不知如何啟口。

雖然有些人一直想藉由課程的訓練來增進說話能力,但是效果卻十分有限。可是,如果不是在公開場合或眾人面前,這些人往往又可以講得滔滔不絕,甚至是口若懸河,這是為什麼呢? 

道理很簡單,大部分的人遇到不熟悉的人或場合,在談話的時候總是不信任自己的交談能力。

美國羅伯格林教授曾請求參加一次研討會的七十五位來賓們, 分別寫下自己焦急不安的原因,另外再寫有關他人令你最憤怒的事。結果,令人焦急不安的主要原因,分別如下: 
「不聽別人講話,只顧自己一味地說。」 
「說話時有被輕視的感覺。」 
「當我還沒有講完時,其他的人已開始發表自己的高見,使得話題被這些傢伙所中斷。」 
「在社交場合,獨占風頭的人。」
「完全不考慮他人立場的多嘴婆。」 
「話講一半,忽然被別人打斷。」 
「不傾聽任何道理的人。」 
「在討論會上,別人只想發表自己的言論,而忽視我的言論。」 
「中斷別人談話的人。」 

從以上列舉出來的項目中,似乎都是和談話有密切關係。可見,有時我們所說的話,其實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說,何時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