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最珍貴的教導

《聖嚴法師‧最珍貴的身教》讀後心得

修行是切切實實地反觀自心、實踐於行。

以往有人以為信了佛教以後,就什麼都捨棄了,就與家庭、社會脫節了,因此批評佛教是消極的信仰。但是師父說,現在的修行非常入世,愈是認真修行的人,就愈是投入人群關懷,積極參與社會。

本書以十個篇章,呈現「心靈環保」的十個面向,貫串了師父一生最珍貴的身教。
讓人一看便停不下來。

以下是我節錄書中一些喜愛的句子,跟大家分享:


【轉念】
  
  • 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 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
  • 肯定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有「及時雨」,也有「暴風雨」,便不會過份期待完美了。
  • 我們的環境從來沒有好過,也沒有那麼壞過,看自己怎麼看待。

【當下安心】
  • 不用牽掛過去,不用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 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
  •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  身體難免有病痛,工作難免受阻礙, 自然環境難免起災害;只要心安,就有平安。
  • 我們應該常常問自己快樂嗎?真的快樂嗎? 快樂,並不是來自物質條件的刺激, 而是內心真正的安定與平靜。
  • 與人相處,一聲「我為你祝福!」就能贏得友誼,獲得平安

  • 【慈悲,智慧】
  • 智慧,是在任何狀況下,心平氣和地把自己歸零,處理一切事
  • 面對許多的情況, 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 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慈悲,並不是做爛好人、做鄉愿,而是做對人有益有利的事,幫助他人一起提升心靈的品質和情操。



【立言,力行】
  • 忙時不要覺得無奈,閒時不要覺得無聊,才不致隨波逐流,茫茫然不知所以。
  • 與屬下共事,當以關懷代替責備,以勉勵代替輔導,以商量代替命令。
  • 環境是我們的鏡子發現自己的言行舉止讓他人不舒服、驚訝或者不以為然,馬上要反省、懺悔、改進。
 


【生活,生命,生死】
  • 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 學歷不代表身分,能力不代表人格,名位不代表品德,工作沒有貴賤,  觀念及行為卻能決定一切。
  • 人生第一要務就是學做人,  那就是盡心、盡力、盡責、盡份。




師父的慈悲與智慧是我想學習的,感恩師父讓我的生命有了轉變的機會,

師父常說:「急需人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期許自己盡形壽、報師恩

跟隨師父的腳步,當法鼓山的終身義工,畢生致力利益人群的志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