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無常觀

《佛教的無常觀》--世間皆虛假 彌陀獨真實  慧淨法師------
有一首偈,我自己覺得很親切,偈的內容是:
何人非白骨,何時非夢中,世間皆虛假,彌陀獨真實。
「何人非白骨,何時非夢中」?
好似上師英年早逝,在青春壯年,四十幾歲往生極樂世界,這固然是上師業障早消的福報,同時也可以看出人生的無常。
人的最後,就是一堆白骨粉,和草木同腐化。
人生無常,也有在母親腹中,十月尚未成人胎就夭折;或才青春壯年就死亡;即使長壽活到八十歲,乃至一百歲、百二十歲,最後還是歸空。
所以,世上哪一個人最後不是成為白骨呢?
光陰如射箭 紅顏暗裡遷
在座看來大多數都和我一樣,已經是有年歲的人了,回想當初青春年華歲月,好像才幾天前的事!可以說:
光陰如射箭,紅顏暗裏遷,青春到老年,忽覺一瞬間。
所以我們去參加告別式,或為人拈香,要體會不是只有對方如此,有朝一日,我們也會這樣,而且,這一天是突然間說來就來。
所以,學佛修行不能期望將來,也不能等待明天,如果是期待將來,就有無盡的將來可以期待;如果是等待明天,永遠都在等待明天。
這樣,終有一日會措手不及,那時候,懊惱遺憾,已成徒然。
古人有一句話說: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我們以為老人才會死亡,但是很多沒有子孫祭拜的孤墳,都是少年人。所以,在座的老菩薩固然要精進念佛,就是年紀輕的,也不能存著僥倖之心。
世間無常 人生是夢
古人又說:
青塚多埋紅粉骨,黃泉半是黑頭人
這在在都說明人生是無常的,要把握現在,不能等待未來。
所以說:「何人非白骨,何時非夢中。」任何時候都是在作夢的,因此說「人生是夢」。
無窮盡的輪迴是大夢,不是我們躺在床上作夢,才叫做「夢」,我們現在就已在夢中了!
這個世間是無常、是苦、是空的世間;是一場夢,是一場戲;有上台就有下台,有作夢,就有醒的時候。
人生都是如此。
但這必須有悟性,然後向著「真」去追求,這樣人生的大夢,就有醒的一日。
不然,由這場夢進入另一場夢,由無常、苦、空的人生,又進入一場更加無窮盡的苦、空的人生。
世間皆虛假 彌陀獨真實
「世間皆虛假,彌陀獨真實。」世間的一切,無論是身體也好,物質上的、精神上的也好;或是時間、空間,所有的人、事、物,凡是存在的,看得到、聽得到、想得到的,一切皆假,一切都不是真的。
雖然眼見的當下是存在,但那是一時的因緣和合,業緣到了,才有那種現象。
既然是「緣」,無論善緣、惡緣,好緣、壞緣,是「緣」就總有離散的時候,一旦離開,當下成空,不再存在。
我們學佛的人,最基本就是要了解一切都是因緣和合,因緣的假相。
因為那不是真實,無有本體,所以不能永遠存在。
人的一生,成、敗、得、失、窮、通、禍、福,都有他的因緣,而且也只是一時,不是永恆性的,不是不變化的。
所謂:
苦莫悲,喜莫笑,原是浮生夢未覺。
意思是說:逆境不必感到苦惱,順境也不必過於歡喜,因為一切都是未醒的浮生之夢。如同上師已經不在,我們懷念上師、紀念上師,也一樣要有因緣的觀念。
有的人對過往的人,是將他的相片安放在桌上,遺物也放在眼前,每日朝拜、供奉,甚至所有東西都拿來收藏,不時為他哭泣,為他流淚。
雖然這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學佛的人應有的觀念和作法。
所以說「世間皆虛假,彌陀獨真實」,我們要了解,只不過是一時的因緣,人已不在,心也已經改變,就是將來投胎出世再相逢,也不一定能再相認,彼此也不一定是和以前一樣的感情、感受。
藉假修真 捨假入真
有一句話說:
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業,因為這個業大家相逢、相處,甚至做夫妻、做父子、做朋友。
等到業緣一盡,各人就由過去所帶來不同的業,再去受不同的、無窮盡的輪迴果報,所以並不固定。我們要有這種無常觀,了解這只是一時虛假的存在。
什麼是真實?
我們念佛的人就是要捨離虛假,仰慕真實,追求真實,然後證悟真實。藉假修真,捨假入真。
「真」就是我們自有本來,永遠不變,不受虛空因緣的變化,這就是佛為我們開示的佛性。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佛性,只是因為被萬古劫以來業緣的煩惱、妄想遮蓋住了,所以自有的本性、佛性不能顯現。
如果這個本性、佛性能夠顯現,他就是得到真正的本來人了。
他的這個身、心,就非常安樂,非常自在,非常無礙地存在宇宙之中,不受生、老、病、死的變化,而且能夠自由自在、無罣無礙來救度眾生,這就是「彌陀獨真實」。
人人心中皆有彌陀佛性,所以我們要認清這點,了解世間苦、空、無常。
當然,在盡了各人的義務、本份以外,我們就要一心來學佛,一心來念佛,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淨土,這才是真實的。
(摘自淨嵩法師圓寂二週年紀念開示)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