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箴言

 


覺醒的目的,不是要你成仙成佛,或成為神,而是要你回歸為一個自然的人。



------------------------------------------

[當佛陀也陷入情網]吳九箴部落格





 



覺醒,以及教人徹底開悟的佛法,都不是要你斷絕七情六慾,或禁止你談戀愛
相反的,覺醒及佛法,可以讓有情愛因緣的人,更清醒、更無罣礙地,去經歷靈性層次更高,以及品質更好的情愛遊戲。


人生是一座橋,你只能經過它,不要妄想在上面蓋城堡。同樣的,愛情也只是一座橋,你不可能和愛人,變成橋上的石像,永遠停留在激情或甜蜜忘我的狀態。


如果你的山盟海誓,真可以歷經海枯石爛而不變,那只有頭腦的妄想做得到,也就是說,你必須一輩子都活在頭腦妄想出來的連續劇裡,不停地重播,結局永遠一樣,你就可以陷在那個妄想狀態裡,那些夢幻泡影裡,以為那就是永恒。然而,從實相來看,那不是甜蜜的永恒,而是無間地獄。因此,你必須醒來,把情愛從生物和情緒的層次,提升到精神、意識,最後到達靈性的層次。你才能從這段情愛因緣中,學到該學的功課,讓自己成長,以便在肉體因緣到期前,拿到你來這世間的畢業證書。

愛情,只是一座橋,而且是只能前進的單行橋。每段愛情因緣,都只個過程,你不可能擁有那座橋,或依附在橋上逃避前進。你該珍惜及關注的,應該是如何經過這座橋,以及過橋時的感受和體驗,讓你學到什麼,或悟到什麼。

當佛陀也遇見命中注定的愛人時,他必然也是如此看待愛情這座橋。
只是,人各有因緣。
或許,佛陀早已了結他的情愛因緣。
或許,佛陀該從情愛因緣中學習的功課,早已自悟,毋須再愛一次。





然而,太多太多人問我。如何才能無慾無求,像佛陀一樣六根清淨
我說,佛不是無情無慾,也不是沒有六根,佛只是曾經體驗過這些,最後超越它們而己,而且,這個超越,是包含一切的超越,當然也包含了七情六慾和所有的情愛因緣。
如果人的意識是一棟大樓,那麼佛是在最高層樓,然而,這個最高層的存在,必然是包含它下面的所有樓層,包括第一層的物質,第二層的生物,第三層的情緒和感情,第四層的精神......。佛沒有切割掉情慾和情愛因緣,只是超越它,包含著它又超越它。

那些拼命問我如何無情無慾的人,在我看來,他們自身的情愛因緣及功課,都沒有完成,只是覺得情愛很苦很麻煩,想脫離這個苦惱而已。相對的,很多學佛甚至是出家修行的朋友,私下向我透露,他們仍有男女情愛的悸動,仍有陷入情網的甜蜜感覺。我不但沒有嘲笑他們六根不淨,反而替他們高興,因為他們沒有失去人性,而人性是修行的基礎,而不是障礙。




我有個朋友去參加某老師的佛學班,連續聽了好幾年,因為,大家都認為這位老師的講解,很透徹也很有啟示。然而,有一天他和眾師兄師姐,在佛堂等著老師來講課,等了大半天都等不到人,師兄打了很多電話,最後才找到師母,才從師母悲憤的口中得知,原來老師幾天前和佛學班的某位女同學私奔了。

每當我和朋友提及此故事,朋友都破口大罵,對這位和女學生私奔的老師很不諒解,說他道行不夠,六根未淨,根本是個假師父,真色狼。然而,我卻很欣賞他敢忠於自己的情愛因緣,而不顧眾學生和社會的批判。他如果未修完情愛這個功課,私奔也好,全然去體驗情愛更好,都是件好事。因為,他如果沒有去體驗這段情,或許一輩子都看不透愛情的本質,做不好情愛的功課,否則,硬逼自己壓抑情慾來教人學佛,恐怕會教出一些性壓抑或逃避情愛的變態學生。

因此,覺醒和佛法,不僅不會阻絶干擾你的情愛因緣,反而會讓你更清醒,更有覺知地觀照自己的情愛,以及自己和愛人間的因緣,到底只是生物性上的情慾衝動,或者是來自頭腦的愛情妄想,還是真有深緣,兩人要一起修情愛這個功課




我想,當佛陀也陷入情網,也會作如是觀
可想而知,必然會有人抨擊我謗佛,因為,他們認為佛是個徹底覺悟者,對萬象不會起心動念,怎麼可能會迷於女色,還陷入情網?老實說,佛陀如真是個徹底覺悟者,必然不會起心動念,也早看透萬象都是因緣的遊戲。然而,我之所以這樣以佛陀為假設,重點是為了眾多仍活生生地,在苦海中沈浮的未徹底覺悟者啊!

悉達多早已不存在,佛陀也只是一個圖騰和象徵,我們要關懷和幫助的,應該是仍活在世間,仍在經過人生這座橋的人們才是,為何要假托早已做古的人或圖騰象徵,來危言聳聽,讓世間有情男女不敢愛、壓抑愛?

有好幾位讀者寫信來,說他們愛上不該愛的人,但他們真的控制不了自己,在勇敢去愛的過程,又想起法師的告誡和恐嚇,說他們會下地獄,而且罪業深重,下輩子會淪為畜牲道。
他們說愈是去愛對方,罪惡感就愈重,最後甚至失眠、焦慮,整個人陷入極端絕望和恐懼中,好幾次都想自殺。如從症狀來看,這很像是恐慌症。或許你很難相信,一個人只是想去愛另一個人,竟然就得了恐慌症。
那些出於善意的法師或師父,因為你們的沒有覺知,沒有看清實相,結果反而逼人墮入恐慌深淵,甚至逼人自殺,這樣的罪業,又是誰該來揹負和承擔呢?
如果愛人真有罪,也就讓當事人去體驗和承擔吧!



或許,這也是他要覺醒前必經的過程,或許,這個苦和罪,也是他的功課。
愛情,它的力量會如此大,只因它是人生一座必經的橋,與其去逃避或否定它,不如保持覺知,用心地去體驗它,向它學習。畢竟,你的愛恨情仇是屬於你個人的,你在情愛中體驗到的甜蜜苦痛,也是你獨一無二的人生寶藏,為何要讓別人來恐嚇、干擾呢?

關於愛情這座橋,佛陀自始自終都沒有說,你要如何過,答案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