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攀緣增生無名





攀緣


有一回,佛陀對弟子說:「要把自己的心照顧好,不要攀緣;心若不斷攀緣,煩惱就難斷;以至於輪迴六道,苦不堪言!


要斷除六道輪迴的苦,一定要斷除攀緣的心。」



心不攀緣 施無求,捨無求
一位富有的長者聽了佛陀的開示後,覺得很有道理,就把這句話放在心裏,決心好好修行,不再輪迴六道受苦,因此對一切眾生,完全沒有考慮到好或壞、該做或不該做,只想:不攀緣。從那時起,他對守門人說:「若有乞丐來要東西,你都替我拒絕。從現在開始,我再也不想跟眾生結緣了。」



這個消息慢慢傳開,很多人就議論紛紛!說某某長者在還沒有信佛前,那麼有愛心、常常幫助人;但是信佛後,心腸如鐵,看到婆羅門的修行者、生活貧困的人,一律拒於門外不肯布施。「這真的是佛陀的教法嗎?」大家都很疑惑。


佛陀其他弟子聽到了,就趕快去請教佛陀:「佛陀!您的教法是不是要我們斷絕外緣,不能跟眾生攀緣?」佛陀說:「我所說的是要斷除攀緣之心──對人我是非的執著、對名利地位的不斷追逐,這就叫做不斷攀緣心。有了不斷攀緣的心,就會受六道輪迴之苦。」弟子說:「佛陀!那麼某某長者所聽到的佛法,是斷章取義了!因為誤解攀緣的意義,現在他心腸如鐵石,斷絕了對窮人的幫助。」


佛陀聽了很無奈地搖搖頭說:「眾生愚癡,聽法時總是斷章取義──知其一不知其二,執在一端,而有偏執的心態。」
於是這位佛弟子便趕到長者家,告訴他:「你錯了!佛陀的教法是要『施而無所求,捨而無所求』;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是要守住這分無所求的心,不要有執著。」


長者聽了趕緊請教佛陀:「佛陀!難道我真的聽錯了?」
佛陀說:「你不只聽錯,也做錯了!


要脫離六道輪迴之苦,必要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法。而在六度之中,又以布施為第一;你斷絕了對窮人的幫助,是不對的。」
「可是佛陀,您不是說不要跟眾生攀緣嗎?」長者問道。
佛陀說:「我所說的是心不要攀緣──要用心去付出、去施捨而能無掛礙、無執著;能做到三輪體空,這才是真布施,若心有執著、掛礙,就叫做攀緣心。」


深思佛法  一理通,萬理徹
從這段故事裏我們知道,聽法不能以偏概全,學佛一定要用智慧深思,體會人生正確的道理,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如果能用深度的智慧、冷靜的沈思來分析,哪怕只是一句話也能「一理通,萬理徹」;否則就會變成斷章取義。


同樣是佛陀說的教法,因為聽法者用心程度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了解,而產生偏差。所以,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佛陀的每一句教法,並且用深度的智慧去分析。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312




[攀緣]

攀取緣慮之意。指心執著於某一對象之作用。


眾生之妄想緣取三界諸法,此乃一切煩惱之根源。


蓋凡夫之人,妄想微動即攀緣諸法;妄想既有所攀緣,則善惡已分;善惡既分則憎愛並熾;由是,內煩眾結外生萬疾;此皆攀緣作用所致者。遇到別人有困難 而去幫忙.那是樂於助人.助人為快樂之本.是結善緣.是不相同的



「切莫攀緣」是修行者練成銅牆鐵壁,心能對緣不起心相應,若能證得萬緣不攀,心對境自能如如。


在修行過程間,行者不隨意攀緣,不攀緣間六根不啟,六根啟亦能不黏,六根黏六塵亦能無礙。


如此一層一層地修入,才能得佛世尊所教導的解脫知見。遇外緣或妄想念時都不要當真,不要隨緣流轉,你也不曉得是好人、是壞人,都搞不清楚狀況,如何能隨聲應緣?


所以修禪宗的人,真的要做到六親不認,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善、惡境界都要常住警惕,本來的自性佛心是坦蕩蕩的,不為一切所礙的,我們只要能住此境即可。


昨日種種無名


肇因我攀緣所致


今日體悟


煩腦皆因多開口


是非由來強出頭


認清切莫攀緣


陽關道上今後獨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