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跨越10大皈依障礙】

沒有感應,沒有名師,還不到時候皈依?
關於皈依三寶,您或身邊的朋友也有類似下列的現象嗎?
1.皈依是大事,某某人因為感應或做了夢,有徵兆才皈依,我還不到皈依的時機。
2.如果要皈依,當然要找大師。
3.皈依只有一次,所以一定要慎重。
4.佛法講因緣,目前不具足,所以不要強求。
---------------------------------------------
【跨越10大皈依障礙】
現象6:沒有感應,沒有名師,還不到時候皈依?
曾聽人說,在夢中見到徵兆引導他去皈依三寶,但這畢竟是少數;倒是有人一定要在「大師」或「名師」座下皈依三寶,覺得唯有這樣才表示慎重。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皈依的對象是三寶,不是個人,小心掉入崇拜「名師」的迷思。學佛、修行是個人的事,縱使生逢佛陀時代,在佛陀座下皈依,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證得阿羅漢,而且正信的佛教也不鼓勵人追求感應,皈依一點都不神祕,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阿難尊者是佛陀的堂弟,隨佛出家後,擔任佛陀的侍者,但直到佛陀涅槃,阿難都未證得果位。這表示即使有最高明的師父在身邊,也無法保證讓你開悟、解脫,唯有靠個人的精進努力,才是趣向解脫之鑰。印順長老在《成佛之道》的偈頌寫道:「歸依處處求,求之徧十方,究竟歸依處,三寶最吉祥。」我們所皈依的是「住持三寶」,學習「住持三寶」,慢慢啟發我們的「自性三寶」。
也常聽人說起對皈依次數的疑問,佛教並沒有規定皈依的次數。有些人小時候隨家人去受皈依,但自己並不明白皈依的意義,長大後因認同佛法,肯定佛法,又再次皈依三寶。皈依,是在皈依師座前,請皈依師替我們做證明、說法,表示我們發願成為佛弟子,開始學佛。也有許多人基於對擔任皈依師的法師,在佛學素養與德行的敬重,一再地受皈依;或是自己想要再次提起道心,所以再次皈依三寶,這些出發點都是好的。
有人常將「因緣不成熟」掛在嘴邊,而不願或不敢皈依三寶,這其實是自己內心怯懦的反映,也不明白佛法所講的「因緣」真義,只看到因緣「消極」的一面。因緣,具體來說,就是外在的環境、因素,好像事已成定局,這是消極、被動的看法。因緣也可以是積極、主動的,由自己創造有利條件、環境。如果有心皈依,可以蒐集相關資訊,像法鼓山舉行皈依典禮的訊息,在網路上都找得到,只要事先報名,自己主動創造因緣,一定可以歡歡喜喜、「因緣具足」地成為三寶弟子。
(更多內容請見373期《人生》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