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聖嚴法師的書與人



法鼓山桃園齋明別苑於23日晚間邀請僧團果毅法師前來演講,主題為「聖嚴法師的書與人」,帶領現場近兩百位愛好書香的民眾,透過認識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的書籍著作,了解其在修行上的體證、心性的展現,以及所能帶給大眾在心靈上的啟發。

聖嚴法師智慧瑰寶的百集著作《法鼓全集》,全套共102冊(內含2冊目錄),此集距今共歷經三次改編,果毅法師便參與了其中兩次編輯工作。果毅法師表示,編輯只是幕後的工作,而法鼓全集最重要的作者—聖嚴師父已經不在了,唯有透過閱讀師父畢生的著作,才能感覺他就在我們身邊。於是果毅法師因而發願,願成就講授法鼓全集導讀相關之演講或授課,以期能讓更多的民眾能更加了解聖嚴師父。

 果毅法師提到,師父的作品有別於其他佛學類書籍偏重於經典釋義或是開示,呈現了豐富又廣泛的多樣性,涵蓋了講經說法、禪修、生活與工作,甚或是比較佛教以外的宗教,足以見識到師父一生在閱讀方面之涉獵廣博。

「那麼究竟該從哪一本聖嚴師父的著作開始讀起呢?」果毅法師不待民眾回應,直接答:「有興趣最重要!」同時建議大家,並非只有經典最重要,所以非讀不可,最重要的是要將佛法生活化,讓每個人的生活中處處都能實踐佛法。

提到書寫風格,果毅法師指出聖嚴師父有感於當時大眾普遍對佛法有不正確認識,因此在其著作上均以深入淺出的文字敘述來書寫,期能讓對佛法有興趣的一般大眾都能讀懂。法師舉例《阿含經》是一部佛教史上很重要的經典,但師父在閉關時鑽研此經,出關後以大眾均能理解的白話文,寫成了《正信的佛教》,其內容以問答方式清楚且直接地解答了學佛相關問題,至今仍廣泛流通。

 果毅法師講述聖嚴師父的一生以30歲為分水嶺,在此之前不斷充實世學、宗教體驗,並練就了一隻好筆的能力。在高雄美濃朝元寺閉關期間,師父確立了思想路線,把握佛法的源頭,以中國佛教為基本立場,並以戒定慧三學為主要的行持方式。接著留學日本,認為學術是通往宗教領域的橋樑,重視解行並重,因此確立弘化佛法的路線,以現代化的世界佛教為方向。1975年後是開展學以致用的階段,聖嚴師父以心靈環保為核心,漢傳禪佛教為內涵,透過三大教育讓大眾對佛法有正確的知見,進而達成人間淨土之理念。

最後,果毅法師期勉大眾能透過閱讀聖嚴師父的著作來認識他的人與一生,從中了解佛法內涵,以及師父推廣佛法普及人間的大悲心願。

◎文:演儀20141124
◎圖:齋明別苑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