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混元巾
道士通常所戴的帽子的一種。圓形。以黑繒糊成硬沿,帽頂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時,扎髮髻,帽頂之孔露髻,以一簪貫之。 今全真派道士多用此巾,用以與正一派道士通常用的九梁巾相區別。 九梁巾
道士所戴帽子的一種,頂如中式瓦房斜頂,前有豎立九疊,九縫。九梁巾類似於文獻記載的純陽巾和九轉華陽巾。 《三禮圖》稱,「純陽巾,一名樂天巾,頗類漢唐之巾。 頂有寸帛,襞積如竹簡,垂之於後,曰純陽者以仙名,而樂天則以人名也」。 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起初也戴類似帽子,據《洞玄金玉集》稱,「重陽憫化妙行真人,時在昆崳山居庵,用三尺半青布,造成一巾。頂排九疊,九縫。言夢中曾見,名曰:九轉華陽巾。 師父風貌堂堂,有若鍾離之狀,加之頂起此巾,愈增華潤,誠為物外人也」。據此,全真派道士初期戴九梁巾,但是今之全真派道士多戴混元巾,而正一派道士則在行儀時多戴九梁巾
袍服 法衣
法衣即法服,道教齋醮科儀中法師穿著的統稱。 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 稱,「黃帝見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於上,衣金星鬥雲霞之法服,執玉圭而前曰;帝勞心天下,為生民主,可謂德矣。 帝始體其像以製法服,為道家祀天之服」。 法衣,今多作科儀中法師所穿之服解, 一般道士所穿之服則稱道衣。 法衣比道衣,製作精良,色彩華麗。 雍容華貴,氣概不一。 道衣
道士平時穿著和科儀時穿著的衣服的統稱。 今多指科儀時道士的衣服,包括:懺衣、道袍、法衣、絳衣等,相當於法服。但在科儀中,於法師所穿的法衣相對時,道衣指一般道士的穿著,其製作與精美程度都遜於法師所穿的法衣。 懺衣
懺衣是道衣之一種。 一般道士在科儀中,禮經拜懺時穿著用的普通道衣。 製作簡單。金籙道場時,多為紫紅色;黃籙道場時,多為黃色。棉麻製品。除胸前和後背有仙鶴之類的繡品裝飾外,衣身和衣袖等處,或全無錦飾,或略有八卦圖案。 絳衣 在齋醮的大型科儀中,法師行法時所穿著的法衣之一種。 兩袖寬大著地。 法師展開雙臂時,兩袖與衣身合成四方形,象地之四角。 絳衣之兩袖與衣身均繡有金飾豪華花紋。 法師行儀穿著時,一般要裡襯海青。 正一道派法師穿著絳衣,多行進表科儀,法師在罡單上步罡踏斗,旋轉環繞,絳衣飄拂,溝通人天,一派仙氣。 鞋履 雲鞋
雲鞋是高功法師行儀時所用鞋的一種。 淺幫彩錦,圓頭薄底,鞋面裝飾有刺繡雲紋。 雲鞋古已有之。 據《中華古今注》稱,「至東晉,以草木織成,即有鳳頭之履、聚雲履、五朵履。宋有重台履。梁有笏頭履、分梢履、立鳳履,又有五色雲霞履」。 道教科儀中,南北朝時法師不得著用彩飾之鞋。 雲鞋當是流行於宋元之後。 今道教行儀時,進表科儀中高功法師多在步罡踏斗時著用雲鞋。 朝靴
高功、都講、監齋等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著用之鞋的一種。白漆高厚硬底,黑色高幫,統及小腿。朝靴,古已有之。《中華古今注》稱,「靴者,蓋古西製也。昔趙武靈王常服之,其製短靿黃皮,閑居之服。至馬周,改製長靿以殺之,加之以及氈及條,得著入殿省敷奏,取便乘騎也,文武百僚咸服之」。朝靴用於道教齋醮儀禮大約是宋元以後的事。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圓頭,闊底之製,古謂之靴。履諸穢處來,皆勿登堂。蓋人間所用,山中則不宜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欄位:請在這留言給我!